而WebKit/Blink最早由KHTML发展而来,然后演进出WebKit开源社区,后来苹果基于WebKit拉出分支演进出WebKit2内核,谷歌基于WebKit2 拉出分支演进出Blink内核,最终才成为体验更好的浏览器内核。
所以,站在这个角度看,谷歌同样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所以的国产浏览器使用成熟等浏览器内核技术并不丢人。
在国内,360、UC、QQ、搜狗这四家双核浏览器普遍能做到一年至少两次升核,而Google三个月发布一个大版本,半年做一次全网升级,这就是技术上的差异。
要看一个产品是否自主研发,就要看它是否能紧跟最新的标准,能否及时修复漏洞。如果做不到,证明它们消化不了2400万行的浏览器代码,出了bug不一定能修复。
此外一个浏览器,仅仅有浏览器内核就ok了吗?不是。浏览器不是内核加皮肤,还有普通用户看不见的东西,就是内存占用量,启动速度,打开网页的速度,安装包的大小。这也需要巨大的代码量。
而且最要命的是,软件不都是越改越好的。代码量越大,程序员的技术就对软件质量的影响越大。
360最后表示,我们也很希望能够自主研发,但事实是,全球化的今天工程上并不要求产品必须是净室开发的流程,今天有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