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两千余年来,裴氏家族的兴隆与辉煌,引发着人们的深思。追溯裴氏家族经久兴隆的原因,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总结了三条,即联姻、世袭与自强不息。裴氏家族历史上共出过附马、皇后、太子妃、王妃、公主、荫袭95人。
由联姻、世袭所结成的封建裙带关系,这无疑是促成裴氏人物显露头角的优越条件,但并不是主要原因。对于公侯将相数以千计的裴氏家族来说,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在于他们重视教育,自强不息,顽强拼搏。
“重教守训,崇文尚武,德业并举,廉洁自律”是裴氏家风的主要特征。裴氏曾有家规,子孙考不中秀才者,不准进入宗祠大门,谨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义”。
程咬金是唐朝开国名将,封卢国公,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太宗贞观年间,官拜左金吾大将军。历代小说演义等多有描写(小说中惯称“程咬金”),主要描写程咬金为了生活,被迫劫道,后与十八条好汉聚义瓦岗寨,反抗暴隋的故事。小说中,程咬金个性鲜明,以“三板斧”(实际使用武器为槊)的形象在民间广为流传。
据史书记载,程咬金“少骁勇,善用马槊。”《旧唐书·程知节列传》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统治残暴,骄奢荒淫,连年大兴土木,不断对外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最终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起义后,义军相继发展到百余支之多,每支义军少则数百人多至10余万,但规模都不是很大,同时也没有政治目标,基本上是流动作战,四处抢掠。
程咬金为此聚集乡里豪杰共保乡里,以备义军。经过七个年头战争磨炼,农民起义军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逐渐克服地域观念,散而复聚,走向联合。至大业十三年左右,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三支强有力的起义军,即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窦建德、刘黑闼领导的河北义军和杜伏威、辅公柘领导的江淮义军。
到了此时,程咬金这种地方的自保势力已经无法维持下去,最后投奔了瓦岗军李密部。瓦岗军原为东郡韦城(今河南浚县东南)人翟让所创,曾多次粉碎隋王朝的进剿。大业十二年(616年),曾参加杨玄感起兵的隋贵族后裔李密来到瓦岗寨,李密长于谋略,使瓦岗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翟让遂主动推李密为主,上其号魏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