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是康熙皇帝的第四个儿子。康熙三十七年被封为贝勒,十一年后晋封雍亲王。《清史稿·世宗本纪》上说他“有异征,天表魁伟,举止端凝。”在康熙晚年的时候,诸皇子间勾心斗角,交结朝中势力,暗自分割阵营。
在太子胤礽两立两废后,争夺储位的战斗,由暗处转向明处,进入白热化阶段。在诸皇子都在暗自拉拢大臣,培养心腹的时候,只有胤禛沉迷佛教,不与兄弟争斗,自称“天下第一闲人”,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驾崩,胤禛继位,该年号雍正。在一干争斗中,优势并不明显的胤禛是如何从众多兄弟中脱颖而出,登上帝位的呢? 一、雍正帝心机深沉,足够聪明,对朝局的分析和把握不是一般的精准。
对于废除自己一直期望的继承人,康熙帝心里一定不好受。这会儿又见众多儿子,为了自己这个位置,互相斗争,哪里又会高兴。自己还没死呢,儿子们就斗的这么凶,是不是就等自己一死,好坐上皇位呢!这个时候,跳的最凶的一般都没有好下场。比如争夺意图最明显的胤禩,就被康熙斥责疏远。而在兄弟们为了皇位斗的你死我活的时候,胤禛在干什么呢?他竭力营造自己对皇位没兴趣的表象,一边和兄弟们交好吗,谁都不得罪,一边暗自和年羹尧与隆科多交往,加强自己的势力集团。另一方面他在康熙面前表现孝顺,康熙生病时真心慰问,另一方面对于康熙派遣的事情办得漂漂亮亮。
这样一个对自己孝顺,又有才能的儿子,和那些只顾皇位的儿子一对比,本来不偏的心,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偏向雍正。就这样雍正凭借自己的才能和眼光,一步步获得了康熙的信任。
二、雍正自身的才能和他的政绩,让康熙慢慢将眼光投向了他。康熙虽然是一代明主,但在晚年时,又显得过于仁慈,使得官场吏治腐败。康熙皇帝自知如今王朝的问题在哪儿,在自己不好办的时候,自然要选一位能收拾这个烂摊子的继承出来。而雍正在康熙晚年,掌管吏部,政绩颇丰。兼之他为人端正严肃,办事果断,铁面无私,是很好的人选。而其他皇子,为了笼络大臣,多是一幅仁慈面孔,不是好选择。
陈疴就要用重药,而雍正就是康熙为积病的清王朝选的那一味重药。而雍正的所作所为,也证明了康熙眼光的毒辣。雍正上位后,改革吏治,以银养廉,设立军机处,巩固皇权等等。这些政策在当时已显颓败的官场,仿佛一剂强心针,收效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