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临死之前为什么不杀和珅?
其一,我们应该知道,一国之主,养臣在于利国利民专于朝政,没有哪位皇帝愿意养一个只会吃饭不会做事的狗在自己的身边,更何况是乾隆这样一位卓越的盛世帝王,那么和珅之所以能被乾隆皇帝宠信,也并非单单是传言中和珅与乾隆帝年轻时死去的一个挚爱的妃子有几分相似那么简单,首先和珅的确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他对乾隆所做出的贡献也是事实,比如对《四库全书》的贡献,以及总理清政府的外交事宜,他曾先后接待过朝鲜、英国、安南、暹罗、缅甸、琉球和南掌等国的使臣,尤其乾隆时期英国同清政府之间的外交事务,几乎是交由和珅全权处理的,凭借他的机智与语言天赋,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事务。
等等的业绩是他在乾隆皇帝面前倍受重信的基础,不然,也不会有他后期大肆敛财的机会,毕竟乾隆不是一个昏君。也就是说,虽然历史上对和珅的评价反对居多,但是和珅的真学实才是受乾隆皇帝器重的资本,在他贪婪的背后有着与众不同的出众能力。
其二,和珅很会察言观色,对皇上的心思甚是善于揣摩,总可以在恰当的时候说出恰到好处的话,做出恰到好处的事情,博得乾隆皇帝的欢心,自古无论是帝王还是平常人,都喜欢听顺心的话,虽然说忠言逆耳,但毕竟乾隆皇帝也是人,自然也不会排斥心理上的愉悦,而且,和珅可以把皇上想要表达的想法在合适的时候表达出来,这也正中他的心意,再有皇上想说不方便言语的一些话从和珅的嘴里替皇上说出来,这岂不是有一个很好的表达工具和一张不会伤及自己立场的嘴吗。敢问哪一个领导者会以这种理由去抹杀掉身边这第二张嘴。
其三,和珅可以平衡朝中的其他势力,这样,在乾隆皇帝的统治之下,才会找到一种平衡,才会让乾隆在各势力间更好的掌控局面,让他们相互牵制,达到一种相互抑制的效果,才不会促使朝纲上下势力失衡,出现难以掌控的局势。
其四,和珅和乾隆的爱好与思想在历史上很多评论来说,是一种志同道合,再或者说,乾隆是一个君王,也是一个人,他的内心也是会孤独的,他同样想有一个能够陪他“玩”的人,那么和珅在乾隆的眼里或者说有着另一种身份“老友”,正如乾隆临终前说的一句话,原话记不起来,大致的意思就是,就算禅位了,也该留个人陪我玩吧。
其五,乾隆在位60年,虽说治国有方,但历朝历代来说,哪朝哪代也少不了数之不尽的贪官污吏,而和珅在这个时候也同时成为了乾隆皇帝大肆敛财的一个工具,他做了乾隆皇帝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乾隆利用了和珅的势力以及贪婪的欲望达到了一个聚敛资产的效果,因为乾隆皇帝知道一个道理,和珅即便再贪婪,那些钱也是花不出去的,一个人的欲望再大,那些银子到最后也不过是一个数字,却不可能被和珅尽数的挥霍,而同时他又能利用和珅聚敛朝中内外各种官吏富豪的财富,其中更多的一部分可以用一个词去形容,那就是黑吃黑,一条大鱼不断的吞噬着下面的小鱼,而这件事情如果由他自己来做,或许要找出一千万个背负骂名的理由,吞掉成千上万的小鱼不如最后吃掉这条大鱼,而此时的乾隆却让和珅做了一个背负世间骂名的替罪羊,将所有的罪都寄予和珅一个人的头上,其实在乾隆皇帝的眼里,或许和珅只是另一个国库,一个为自己看守财产的管家。
其六,如上面所说,那既然乾隆皇帝要以和珅敛财,那为何在乾隆死时也没有斩杀和珅,其实,在这一点上,就是我最为佩服乾隆皇帝的智慧之处,历朝历代的皇帝,在刚刚继位之时,终会有许多的反对势力,人心不服,对上有叛逆之心,那么大清的江山教于一个新皇帝的手中,这位皇帝必然要拿出点有力的资本才可以去稳固自己的地位和江山,而这个时候,和珅,就成为了乾隆皇帝临死前的最后一步棋,就是他留给嘉庆皇帝的一笔最为有力的资产和资本,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乾隆皇帝并非不想斩杀和珅,而是他要把和珅留给他的儿子去杀,那么当嘉庆皇帝杀掉和珅的时候,会起到两种效果,第一,如当年康熙杀鳌拜一样,为国除奸,获得更多忠义之士的赞许,对嘉庆皇帝抱有更多的感恩和敬服,更加死心塌地忠心耿耿的辅佐,同时对那些贪污腐败实力起到一个杀一警百的效果,震慑他们的气焰,让他们对嘉庆皇帝产生一种惧怕,提升嘉庆皇帝在朝中的威严和地位。
第二,可以获得巨大的一笔财富,那就是乾隆爷利用和珅所聚敛的那笔巨额的资产,这个时候,就是从和珅这个管家身上将其全数取出的时候了,有了这笔巨额的资产,可以立刻添补亏空的国库,让嘉庆皇帝在短期之内立于绝对的财政优势,将这笔财富用于民,博得民心,博得美名,更加就稳固了嘉庆皇帝江山的地位。而这一步也是和珅万万没有料到的,这就是乾隆爷精明之处,过人的心思令人不得不对其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