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邙山千年龙脉 6代24帝长眠于此中国之最

|2017-04-06 16:00:25

  在风水理论中,葬地讲究生气凝聚、风吹不到,并且有水流可以界止生气,由晋郭璞写就的风水名著《葬书》对此的解释是:能够给人带来福音的葬地,靠的是葬地内的生气。生气在地里流动,遇见风一吹就散了,遇见水流一拦挡,就停止不动了。

 

  这其中的气,指的是阴阳二气。宇宙间存在的这两种相反相成的气,时刻不停地在消长变化,当阴阳二气彼此平衡为最佳状态。邙山一带“北枕邙山南蹬洛水”正是“靠山面水,藏风聚气”的理想营坟之所。

 

  陈先生说的是狭义上的邙山,仅为黄河南岸、洛阳城北的一段丘陵地,大概的位置在洛阳市北侧孟津至偃师东西一线的黄河与洛河交汇处,东西约50公里,南北约20公里,海拔约300米;地理学意义上的邙山范围应更广些,它西接秦岭,向东沿黄河南岸绵延至郑州市北的广武山,长达100多公里。

 

  邙山之上,陈先生正手持罗盘,根据杨氏兄弟老父亲的生辰八字,现场“点穴”。据他讲,穴在风水术中指放置被葬人棺椁的位置,“穴”应该点在龙脉的终结之处,还应位处“二水交度”的范围内。

 

  此外,开穴地点应地势平坦,土色光润,草木茂盛,若挖出巨石、泉水、兵器等物则被视为不吉。所有这些无非是要得到“生气”,正如《葬书》所说:人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子孙与父母的生气是同贯一体的,所以祖先所居住的地方如果风水好,生气旺盛,“祖坟上冒青烟”,则子孙也能生活安顺,事业兴盛。

 

  杨氏兄弟最终在陈先生的指导下,为父亲在邙山上选了一块墓地,圆了父亲最后的愿望。即将离开洛阳时,我问杨氏兄弟是否真的相信“一家之兴衰取决于祖坟,一国之兴衰取决于帝陵”的说法。两人摇头笑道:“子孙自有子孙福,只要能让老人安息,我们也就满足了。我们这次来邙山,完全是为了尽儿女的一片孝心。 ”

 

  北宋词人李清照之父,“苏门后四学士”之一的李格非曾在《洛阳名园记》中感叹:“谓洛阳之兴衰,天下治乱之候也。其后洛阳陷于金,人以为知言。”正如其所言,北宋定都东京,洛阳仍是西京,与南京,北京相对。而洛阳被金人攻陷后,从此一蹶不振,沦为偏远小县。尽管洛阳在历史长河中历尽兴衰荣枯、沧海桑田,城北的邙山却仍是中国人灵魂深处永远的故乡。

来源:尚之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