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应对他人的谎言和自己的惯性说谎,需要我们进一步去了解自己的精神状况和内心渴求。
谎言的真实面貌
对于谎言,我们必须要分成两部分来看。事实上,说谎话也有积极效果。有些心理学家认为,一个孩子第一次成功的说谎是其智力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在美国,成年人每周平均要说谎13次。面对这种人的常态反应,心理学家认为:“说谎是人类正常发育和发展的一部分,它和讲真话同样重要。说谎的智力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种重要能力。
一般来讲,谎言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正性谎言”,可以对生活造成有利影响的谎言,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人在社会中生存的本能反应,社会心理学家非尔德曼说“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撒谎或扭曲事实,是待人接物的技巧。”
第二类是“中性谎言”,这些谎言很多不受意识支配,或者说了也不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不利,是下意识做出的本能保护。第三类是“负性谎言”,这类谎言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不利。
这类谎言的心理根源很多时候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赏识而说谎。
我们的社会价值观念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被喜欢的人,被别人称赞的人,于是,我们的行为更倾向于去背叛自己的需求而迎合别人的需求,以得到赞赏。
如获得了他们会陶醉于继续说谎,而没有获得赞赏,他们内心会更加不安。
因此,真实面对自己内心的需求,是改变说谎习惯的重要因素。正视自己,学会爱自己,爱自己的行为,爱自己的判断。这样才不会为了向外界索求爱和肯定而一味顺从,乃至说谎。
但是,必须注意到,如果说谎时间和次数持续太长,那就有问题了。因为我们会发现有些人压根分不清楚自己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是幻觉还是真实状况。
在这方面,最常见的说谎就是“夸夸其谈”。有些人在他人面前会显得格外亢奋,喜欢就自己的过去编造一连串的虚构故事。他们的过度反应就成为病理性说谎,特点是对自己的谎言绝对真诚。
但如果与事实相反,他们却往往忠实地把自己的话改过来。他们的话虽然具有可信的连贯性,但似乎又无法判断他们说的究竟是不是真话。
这些说谎人大都记忆不佳,无法评价自身说话的准确性。因此,他们说起谎来简直象讲真话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