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白起的军事才能在当时纷乱的战国无人能及,一生大小战役无数,死在其兵锋下的六国兵卒不下百万,说他是“杀神”是一点没错的。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就是,帝王都有兔死狗烹、过河拆桥的毛病,秦王嬴稷也不能免俗,也许是功高盖主了,也许是白起不会巴结帝王,一道诏书便了结了白起的性命……
白起打过败仗吗?不禁有人会说:怎么会没有人打过败仗?!但是,对于所有了解他的人恐怕都知道,在史书中关于这点是有记载的,恐怕白起是真的没有打过败仗。白起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战功最辉煌的将军,在战国时期,那么一个到处都是烽烟的地方,白起打下的战役可谓都是残酷壮烈。
他能够开创在冬天气息未过半的冬战先河,也能指挥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攻城战。白起一生征战沙场三十七年,领军打仗无数,在帮助秦王讨伐六国的时候,总共歼灭了六国的军队一百余万,打下的城池大大小小也有七十余座,他不仅没有打过败仗,更重要的是,白起还经常以少胜多。
史书上记载他是:“料敌合变,出奇无穷”。白起在战场上能够英勇杀敌,指挥战役时,又能够神机妙算,拥有高超的计谋。他最初在没有人敢上前迎战的情况下,能够大获全胜,取得伊阙之战的完美胜利,并且攻破楚国的都城,烧掉了楚国先王的祖坟。
在长平之战中,更是杀掉四十余万的降卒,狠狠的灭掉了敌国的威风。另外,在早期,攻打韩魏联军的时候,更是杀掉韩魏三十多万。另外,白起在官场上也是混的风生水起,一直从最低级的五官升到“武安君”,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最高领导人,在当时的六国,真的是闻白起胆寒。
后来,秦国倾全国之力打赢了长平之战,白起作为长平之战的统帅,个人的影响力在打赢长平之战后达到了顶峰,说是功高震主也不为过。但长平之战后,正要趁胜追击攻破邯郸,国内就出了幺蛾子。范睢听了苏代的说辞之后,担心白起官位在自己之上,就鼓动秦昭王撤军回城,从而错过了攻灭赵国的最佳时机。
为什么说错过了攻灭赵国的最佳时机?因为,长平之战前,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和惠文王的发展,已经是战国第一军事强国,赵国经过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也一举晋升为战国第二军事强国。长平之战,原本是秦国和赵国的争霸之战,双方一开始也并未投入大量兵力,随着战事发展,争霸之战变成了生死之战。
双方都倾全国之力参战,胜了固然是战国第一霸主,但是败了的一方却无法保有第二的位置,甚至会有亡国之危。对于这个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白起本人有非常清醒的认识“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
所以他本人坚决反对再度攻赵。但是秦昭王对于这个情况没有清楚地认识,他只看到了赵国战败后的虚弱,却没看到六国合纵抗秦的变化,导致了后面的一系列失败。白起和秦王的分歧,最终的结果证明了白起判断的准确性。但白起的正确恰恰证明了秦昭王的愚蠢,而作为君王,秦昭王是不应该愚蠢的。
因为惨败而被证明愚蠢的君王很可能像一个青春期的叛逆少年受到父母的指责那样产生过激行为。与叛逆少年不同,受到刺激的君王不会选择离家出走,而往往会选择消灭英明的预言家。同时,作为一名将军,白起征战沙场三十余年,立下战功无数,他无疑是出色的、优秀的;作为一名臣子,白起高居武安君之位,为秦王讨伐六国,他也是厉害的。
然而,对于秦昭王来说,正是因为白起如此的优秀、厉害,出色到足以撼动自己的地位,于是,秦王决定杀掉白起。其实,归根结底的说来,秦王之所以要杀白起,是因为一下几点:首先,白起功劳太盛。身为战国四将之首,白起的出色是无人能及的。
他一生征战三十七年,也没有失败过一次(史书没有记载过他的失败),当强敌来临无人敢上前挂帅的时候,白起能够迎难而上,打下以少胜多的经典之战,挫败了敌人,为秦国的统一立下不世之功;当面对赵国将军强悍来袭时,白起冷静面对,分析准确,针对战役,采取措施。打下漂亮的歼灭战。可以说,在“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战国时代,白起是赫赫有名的关西大将,同时官职也升到“武安君”,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最高领导者。
还有一点的原因,是白起本身的性格造成的。白起一生领军打仗无数,身为“关西名将”,也因为“长平之战”一战成名。但是,白起毕竟是将军统帅,是位有血有肉的汉子。虽然,长平之战后,白起坑杀赵国四十多万的降卒,但是也许并不是他的本意,据《史记》记载,白起曾经是有请求过秦王的。所以,白起自知作孽深重,便不再领军攻打赵国。白起便是因为这样被秦王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