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正史记载,曹操的曹家与夏侯家乃是谯县大族,本就关系颇佳,后来夏侯氏家族的夏侯渊、夏侯惇等人追随曹操,而曹操也将他们视为肱骨之臣,因此两家关系更进一步。直至后来曹操和夏侯家互通婚姻,由此两家成了亲戚,其他的传说多为误传之辞,不足为信。
首先,有人说曹操的父亲曹嵩本是夏侯氏的儿子,这个说法来源于吴人所作《曹瞒传》和郭颁《世语》。而清代恽敬就此事中而言“今之读《曹瞒传》、《世语》而信为实者,皆不善读史。”也就是说《曹瞒传》和《世语》记载之事并不可靠。其次,看曹操与夏侯惇等人的关系。
夏侯渊的妻子是曹操的内妹,夏侯惇的儿子夏侯茂娶了曹操的女儿清河公主,夏侯渊长子夏侯衡娶了曹操弟弟海阳哀侯的女儿。夏侯尚的妻子是曹爽的姑姑……换种说法:夏侯渊既与曹操是“连襟”,又与曹操的弟弟是“儿女亲家”,夏侯惇和曹操是“儿女亲家”。
因此,陈寿评曰:夏侯、曹氏,世为婚姻。再次,看曹操与曹仁等人的关系。曹仁,曹操从弟,而曹仁又有亲弟曹纯。曹洪,曹操从弟。也就是说曹操的父亲曹嵩,与曹仁的父亲、曹洪的父亲是亲兄弟,而曹腾收养子,恐怕不会收那么多,应该只收养了曹嵩一个。那么曹仁的祖父,也就是曹嵩的生父,也是姓曹的。曹嵩又怎么可能是夏侯氏的儿子呢?
根据汉贾谊《新书。六术》:“戚属以六为法,人有六亲,六亲始曰父,父有二子,二子为昆弟;昆弟又有子,子从父而为昆弟,故为从父昆弟;从父昆弟又有子,子从祖而昆弟,故为从祖昆弟;从祖昆弟又有子,子以曾祖而昆弟故为曾祖昆弟;曾祖昆弟又有子,子为族兄弟。务于六,此之谓六亲。”
所以说,从父兄弟是指同一祖父不同父亲的堂兄弟。最后,曹腾作为一个中常侍,他自己不能生育,收养子是为了自己的封爵、财产有人继承,老曹家有那么多孩子,过继一个有何不可?何必舍近求远,去收养外人的孩子?这不合乎人情常理,所以,曹操确实是姓曹的,是曹氏的子孙。
至于是不是曹参的后代,就不必细究了。这不过是古人的虚荣心,有人自认是曹参的后代,只能说明曹参的名气大而已,年代久远,圣人的子孙也未必都成才,更何况他曹家了。再来说说曹操和夏侯家不一般的交情。曹家与夏侯两家都是沛国谯县(现今安徽省亳州市)的名门望族。
但是从曹腾这一代开始,曹家多在朝廷和郡县做官,甚至有的官位颇高,而反观夏侯家,虽然也是大族,但是毕竟没有官员荫蔽,难免走下坡路。而当时曹家虽然是从曹腾起才开始发达,但他们在家乡从来不骄横,所以在士大夫中口碑比较不错,发展前途良好。
所以夏侯家开始向曹家靠拢。之后,夏侯渊和夏侯惇两兄弟和曹操越发亲厚,在曹操一次犯罪之后,夏侯渊甚至代替曹操入狱,而曹操自然也极力营救。从这之后,两家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夏侯渊甚至取了曹操的小姨子为妻,从这时候开始,夏侯家也算是曹家的宗亲了。
之后曹操起兵,夏侯渊二人更是直接来投奔,为曹操的大业立下汗马功劳,之后曹操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夏侯渊的次子,两家成为亲家,彼此更加信赖。当然,曹操重用夏侯渊二人,也不仅仅因为他们是同乡或者亲戚关系,更因为他们自身所拥有的政治或军事才能。
他们更随曹操南征北战,为曹操统一北方,自立为王打下了基础。曹操逝世后,夏侯惇在曹丕时期,依旧守护着魏国,为魏国的江山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不过,这个夏侯渊也曾挨过曹操的骂。曹操征讨汉中张鲁之后,率主力回到邺城,把守卫汉中的重担甩给了夏侯渊。
不久之后,刘备率领张飞、黄忠发起汉中争夺战。刘备手上有三国第一流的谋士法正,而夏侯渊这边只有一个张郃可以打打商量。曹操本人在邺城处理内部叛乱,儿子曹彰在北方驱逐乌桓、鲜卑,曹仁则火速赶往宛城,弹压兵变,张辽则呆在合肥,对抗东吴。
曹魏全线火起,曹操根本就空不出手来帮夏侯渊。是死是活,就看夏侯渊自己的了。夏侯渊一开始打得还不错,和刘备僵持了几乎一年。可是一年下来,夏侯渊渐渐的有些心浮气躁沉不住气了。后来就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刘备进攻夏侯渊大营,夏侯渊在大营之前十五里就铺满了鹿角(把圆木削尖,并交叉固定在一起以阻止敌军进攻)。
刘备大军无法前进,就派人放火烧毁了夏侯渊一部分鹿角。夏侯渊看看有鹿角受损了,就亲自带着四百人溜出大营,到前线重新放置。刘备在山上发现曹军主帅夏侯渊竟然出现在战场上,立刻调派骑兵冲出去抓捕。夏侯渊来不及撤退,就和蜀军打上了。夏侯渊边打边退,可蜀军早就抄了夏侯渊的后路,许多士兵都逃回大营,才发现主帅夏侯渊竟然还失陷在战场上。
属下将领只能带兵出去寻找,拼死才救回夏侯渊。当消息传到曹操耳中,曹操大骂夏侯渊完全不懂用兵,纯粹就是一个“白地将军”!作为全军主帅,连亲自作战都没有必要,更何况是补充鹿角这样极为冒险的第一线工作呢?当然了,这大概也只是曹操一时的愤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