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王朗真是被诸葛亮骂死的吗 也许他并没有这么玻璃心

|2017-05-03 11:40:34

  在《三国演义》,诸葛亮的口才技能已经犀利到了极点,从早先的东吴舌战群儒,到后来的骂王朗,诸葛丞相仅凭一三寸不烂之舌便将对手激的哑口无言甚至一命呜呼,这个一命呜呼的就是曹魏大司徒王朗。那么历史上的王朗真的如此不堪一击,直接因为挨了几句骂就气绝身亡?其实,真相是这样的。

 

  根据小说中的描述,三国时期,曹魏与蜀汉对垒,曹真领大军来到长安,过渭河之西下寨。曹真与王朗、郭淮共议退兵之策。王朗说:“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第二天,两军相迎,列阵势于祁山之前。
 


 

  孔明举目见魏阵前三个麾盖,旗上大书姓名:中央白髯老者,乃军师司徒王朗。王朗对孔明说:“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孔明曰:“吾奉诏讨贼,何谓无名?”王朗首先说出一大套理论,甚至劝诸葛亮“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

 

  诸葛亮听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世;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汝既为馅谀之人,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

 

  “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诸葛亮的这段话,针锋相对、言辞刻薄,把王朗骂了个体无完肤,“王朗听罢,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也就是说,王朗真的被诸葛亮几句话活活的骂死了!

 

  首先来说,人被骂死有可能吗?从医学科学的角度看,这完全是可能的。根据描述王朗的死亡在医学上属于猝死,多数学者认为,发病后在6个小时以内突然死亡的为猝死;而心脏病专家则主张在1小时以内的死亡为猝死。不管怎么说,王朗的死亡是猝死。
 


 

  猝死的原因很多,如缢死、溺水、电击、窒息、脑外伤、脑出血、急性心肌梗死、大动脉瘤破裂、休克等。根据王朗的情况,可以推测为以下两种可能:一是急性心肌梗死或严重心律失常所致的心源性休克;二是脑出血。以上可以概括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王朗是“汉朝大老元臣”,后又任魏国司徒,属于“三公”之列,一生高官厚禄,饮食自然也是膏粱厚味,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高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饮食,这恰恰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条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而是日积月累,久而久之造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饮食结构不发生改变,那么动脉硬化会越来越严重。

 

  当时王朗已经76岁,估计冠状动脉硬化和脑动脉硬化的程度决不会轻。这就埋下了猝死的祸根。不过即使王朗果真有重病,正史记载他却不是这样死的。史书记载,王朗是病死的。《三国演义》中被诸葛亮骂死,实际上这一说是不成立的,查《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是有记载的。

 

  “(太和)二年(228年)春正月……蜀大将诸葛亮寇边,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应亮。遣大将军曹真都督关右,并进兵。右将军张?击亮于街亭,大破之。亮败走,三郡平”,而未如《演义》所云,有以王朗为军师随军出征之事。且又载:同年“十一月,司徒王朗薨”(《资治通鉴》同),可见王郎之死,距此战的结束已有大半年了。
 


 

  那么罗贯中的这次杜撰仅仅就是因为情节发展的需要还是另有原因呢?应该说罗贯中是特意安排的,不过原因还是出在王朗自己身上。理由有二:其一,王朗在三国时期的名气很大,也是曹魏重臣。《三国志?王朗传》记载:王朗早年就以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著称,汉末割据时期的徐州牧陶谦就任命他为会稽太守。

 

  曹氏三代对王朗也是非常的赏识,从曹操时代的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到曹丕时期的以军祭酒领魏郡太守、少府、奉常、大理、司徒,直至最后曹睿的司徒,位高权重,一帆风顺。让一个这样的对手死在诸葛亮的手上,符合罗贯中“尊刘贬曹”的作品倾向,也对应了大将手下从来不斩无名小卒的传统写法。

 

  其二,王朗在历史上虽然没有和诸葛亮有过口舌之争,却曾笔墨相斗。据《三国志?许靖传》记载:王朗和蜀汉大臣许靖是旧交,蜀汉政权建立后,王朗曾经多次写信规劝许靖等蜀汉大臣投降曹魏,但许靖则是不与理睬。王朗不死心,同时又向诸葛亮发起了挑战。

 

  《诸葛亮集》中说:建兴元年(公元223年),魏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等人分别致信诸葛亮,“陈天命人事,欲使举国称藩。“面对曹魏发动的舆-论-攻势,诸葛亮写了一篇名为”正议“的文章,文章中就有”所谓徒丧文藻烦劳翰墨者矣,夫大人君子之所不为也”之类的文字,对王朗之流的言论进行严厉反击。显然,这一次笔墨之争被罗贯中注意并成为小说创作的一个素材。

来源:尚之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