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商人地位低的原因是什么 解读这种现象的形成

|2017-05-30 11:21:49

  中国古代把人类身份划分等级,仕农工商,有官职的人等级是最高的,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商人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可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经济的命脉了,但是为什么古代商人的地位低呢?
 


 

  中国各朝代几千年来一直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方针,各朝代所宣传的理论是:商人以倒买倒卖为生,不事生产,不从事和参与生产活动,商人靠“投机倒把”挣钱。所以古代把商人的地位排得比工人还低(士→农→工→商,士大夫、官员、举人、读书人、士人地位最高,其次是农民和地主,然后是手工业者、工匠,最后才是商人)。

 

  为了阻止社会上的人都去经商,都去倒买倒卖,从而导致务农、做工、从事生产活动的人的人数变少,所以几千年来,中国官方一直对商人进行压制!中国的“资本家”、商人悲摧了几千年。

 

  中国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开始出现了比较繁荣的商业市场,虽然后来商鞅的“重农抑商”政策,并未给商业带去足够的政策倾斜,可是呢因为那个时候的秦国战时体制,一切都是为了强国强兵,为了战争而准备的政策,这个时候的秦国自然希望一切所得都能成为运转战争机器的物资,百姓是否生活富足,并不是秦国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到了秦朝,她依然奉行的是她的耕战体系,因为秦朝的统治者们还未找到一种有效的机制来运转她的国家机器,所以只能靠继续发动战争,发动群众来分配社会财富,统治国家,管理百姓,所以秦朝未能产生繁荣的商业市场也是可以理解的。
 


 

  秦始皇在位期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为兵,略取南越陆梁地,置桂林、南海、象郡。”,也就是说,秦始皇时期,商人和逃犯地位近似,在秦始皇极为欣赏的《韩非子》中就把商人当作“五蠹”之一,是应除掉的,可见秦始皇是多么不喜欢商人。

 

  汉朝建国初,也是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汉朝统一中国(灭霸王,灭异性王等后,汉朝才统一中国),中国大地上是长达数百年的战争,汉初已经是一个非常虚弱,非常贫困,极度物资匮乏的时代,这个时候解决吃饱肚子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就如一户农民,你得首先解决吃饭的问题。你想吃得饱,那么你只要自己去耕种就可以了,无需去市场上交易,可是你已经不满足于吃得饱,还要吃点有营养的东西,穿更漂亮的衣服,住更好的房子,过更享受的生活,你才需要去和别人交易。

 

  而国家也是如此,你得解决了百姓的吃饭问题后,然后再去解决百姓的营养及精神文明上的事情,这个时候才需要发展商业。

 

  所以汉朝时期,商人的社会地位依然低,可是商业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景之治后,商业势力大为篷勃发展,社会心理也随之改变,当时俗谚流传着“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邹纪万. 第三章〈商业经济与国际贸易的发展〉. 《中国通史—秦汉史》),甚至是对外贸易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最直接的例子就是丝绸之路就是汉朝打通并发展的。
 


 

  而在汉武帝时期,又开始奉行“富国抑商”政策,汉武帝用政治权利将全国的物资通规到战争需求当中,商业受到了一定的打击,可是后来战争停止,汉朝的商业又开始繁荣起来。

 

  还有就是隋唐时期,开皇之治为当时的中国积攒了无数的社会财富,老百姓吃饭的问题是解决了的,即便经过隋末唐初的连年战乱,李唐统一后,经过贞观前期的几年发展,就迎来了新的盛世。然后商业社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最主要的表现是长安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华最繁荣,商业氛围最好的城市,而且没有之一,而且李世民为了掌控国际贸易,派侯君集灭高昌,威服西域诸国,然后就掌控了丝绸之路,继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繁荣……

 

  不过依然要强调的一点是,大唐商业虽然繁荣,可是商人的社会地位依然很低,商业是从属于朝廷的,是为朝廷服务的,商人地位是低贱的,可是商人的日子是过得很好的,然后他们是必须听朝廷的,商人并未形成庞大的利益集团,也形成有效的官商勾结,国家有需要就能拿他们开刀,而不是他们通过勾结官员,最终形成了各个官商勾结的利益集团,并开始左右了朝局。

来源:今日临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