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行刑为什么都是午时 在古代午时还不能做这些事情

|2017-06-26 16:10:07

  最近《楚乔传》、《军师联盟》都相当的火热,这些影视剧都有这么一个情节:当某人犯罪,判官扔签定罪,大喊道:明日午时已到,行刑!各位有没有疑惑,为什么问斩都选在“午时”?

 

  我国古代非常注意死刑执行的时间,除了重要罪犯或在非常时期应立即处决的,从古代一直到清朝都是定在秋后处决。因为秋季草木凋零,呈现一派肃杀之气,行刑顺应天道肃杀之威。
 


 

  在执行死刑的具体日期上也有一定限制,如大祭祀日、致斋日、朔日、望日、上弦日、断屠日、二十四节气、假日、闰月全月以及雨未霁、天未晴都不能施刑。

 

  行刑的具体时辰也有规定,白天行刑必须等到午时,夜间行刑必须等到天明,这是各代的通例。

 

  “午时三刻”行刑并非古代法律的明确规定,而见于戏剧、小说。古代的时刻是两套计时单位,一昼夜为十二时辰,划为一百刻。

 

  午时约合上午十一时至下午十三时之间,午时三刻是将近正午十二时,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

 

  在古人看来,此时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而且,中国古代一直认为杀人是“阴事”,无论被杀的人是否罪有应得,其鬼魂总是会缠绕作出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等与其有关联的人。在阳气最盛的时候行刑,可以压抑鬼魂不敢出现,这是习惯上在“午时三刻”行刑的最主要原因。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报应”和“因果轮回”,认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坤卦》。

 

  作为法官、监斩官、刽子手个人来说,单靠法律护身还不足以避免杀人获得的报应,还必须靠“午时三刻”的阳气以及其他手段匡正怯邪。

 

  “午时”大概是现在中午11点至下午1点之间,“午时三刻”大概正午十二点左右。学过地理的大家都知道,中午时太阳挂在天空中央,是地面上阴影最短的时候。

 

  现代我们称为迷信的东西,在古人的眼中那是深信不可疑的,中国五行八卦阴阳之说也可以说是智慧的结晶,鬼神之说在古人眼中更是不可怀疑和亵渎的,当然也有提出另一论调者比如王充的《论衡》就宣扬人死如灯灭。

 

  正是基于古人深信鬼神之说这一点,所以在问斩罪犯的时候也要考虑这些东西。午时三刻,在古人看来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以阻挡一切鬼神。
 


 

  那历史上是不是真的规定在午时三刻行刑呢?虽然历史上没有明确规定午时三刻,但是透过行刑的时间月份等,或许还真有些眉目。

 

  古时候午时虽然用来砍人。但是却不能做以下的事情。

 

  1、午时不杀祭祀用的牲畜。

 

  因为午时三刻是阳气最盛时期,这个时候杀生意味着这个灵魂将灰飞烟灭,永世不得超生。既然为祭祀,当然是得讲福报的。

 

  2、午时不宜房事。
 


  房事在各个宗教里的意义都是主推生育的目的,生育需要有灵气的注入,灵气属阴,子夜阴气最盛,午时阴气最弱。故习俗里有午时房事易生痴呆儿的说法。中医则讲究阴阳相交,得规避阴极阳之时辰。

 

  3、午时不进太阴晦的地方。

 

  极阳的时候意味着阴晦之地就是极阴,这个时候去这些地方容易让人染病或导致各种不如意。太阴晦的地方是指基本晒不到太阳而且平时就人迹罕至的古宅,山洞,地下室等。如果一定要去,那就牵条狗,多叫点青壮年陪同。

 

  4、午时不迁墓。

 

  阳气过盛,不适合迁坟,也与灵魂说有关。其实午时属于昏昏欲睡时期,做这些事也容易出差错,亵渎了祖宗可是习俗里的大不敬。

来源:尚之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