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降雨的原理是什么 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

|2017-07-04 14:45:56

  现如今提到人工降雨很多人都不陌生,无非是给云层“动动手脚”,让其能够下出雨水,但要真说起其中的原理,还真没有几个人能够说的出来。
 


 

  人工增雨是采用人为方法对一个地区上空可能下雨或正在下雨的云层施加影响,开发云中潜在的降水资源,使降水量增加。

 

  一个地区某天下了10毫米的雨水,这并不是说当天经过这个地区上空的云中只凝结了这么多水分,利用仪器对云中含水量进行探测的结果表明,云中凝结的水分比实际降水量多得多,只是因为云中某些条件不具备,更多的水分才没有形成降水落到地面。云中凝结的水分约有20%~80%转变成降水,具体依云的类型而定。

 

  有人把云中的水比喻为一座水库中的水,闸门开启得小,流出的水量就小,人工增雨就是向云中播撒适量的催化剂,使“小水库”的闸门开大一点,以便让水多流出来一些,增大云的降水效率。

 

  此外,云中的水汽变成水或冰时伴随着巨大的能量转换,1g水汽凝结成水约释放出600cal(1J=4.18cal,下同)热量,1g水冻结成冰约释放出80cal热量。通过人工影响,利用这些释放的潜热可以增强云中的上升运动,从而加大云中水汽的凝结量,达到人工增雨的目的。

 

  人工增雨原理可概括地用“触发机制”四个字来描述,即在充分研究自然降水过程的基础上,人工触发自然降雨机制。有云才能有雨,但不是所有的云都有降水潜力,只有那些有降水潜力和开发利用可能(云水资源丰富,云层较厚,对冷云来讲主要要有较丰厚的过冷水区)的云才可催化致雨。
 


 

  目前催化作业的方式大体有三种:

 

  一是以在地面布置AgI燃烧炉为主手段。

 

  催化剂依靠山区向阳坡在一定时段常有的上升气流输送入云。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经济、简便,其明显的缺点是难以确定催化剂入云的剂量。这种方式主要适合于经常有地形云发展、交通不便的山区。

 

  二是以高炮和火箭为主的地面作业。

 

  由于增程焰剂炮弹和焰剂火箭的研制成功,将催化剂在合适的时段按需要的剂量输送到云的合适部位的问题已基本上获得解决。

 

  其缺点是虽已有车载火箭装备,可在一定范围内移动,但相对于飞机机动性仍差,适合于在固定目标区(如为水库增水)作业,特别是对飞机飞行安全有威胁的强大对流云进行的催化作业。
 


 

  WR-1B型增雨防雹火箭作业系统是目前经国家人影办唯一认定的火箭作业系统。它采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BR-91-Y型高效碘化银焰剂,产生含AgI的复合冰核气溶胶,具有很高的成核率,其性能指标高于美国和独联体的同关产品。

 

  三是飞机催化作业。

 

  飞机催化作业的面比较宽,可以根据不同的云层条件和需要,选用暖云催化剂及其播撒装置,选用制冷剂及其播撒装置(如干冰、液氮),也可挂载Agl燃烧炉、挂载飞机焰弹人发射系统。还可装载探测仪器进行云微结构的观测和催化前后云宏、微观状态变化的追踪监测。

 

  不过不是所有的云都可以用来“播雨”的,一般说来低云族中的雨层云和层积云,或中云族中的高层云较为适宜;少云或者晴空条件下,就不能进行飞机人工增雨。

来源:今日临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