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厅》乱入了一款充满儿时记忆味道的甜品——棉花糖。一咬下去就是化,甜甜的,很受小孩子喜欢。
棉花糖是热量最少的,一盎司仅含105卡路里。因为棉花糖大多是不含热量的空气,不过,剩下的是纯糖。
棉花糖并不是现代的发明。据蒂姆·理查森(Tim Richardson)的《甜味:一部糖果的历史》(Sweets: A History of Candy)所述,棉花糖的出现至少可以追溯到15世纪。
当时创意十足的意大利厨师们用棉花糖创造出梦幻般的雕塑,首先他们将糖融化,然后用叉子拉丝绘制图案,并将薄丝悬垂在小棒上。
16世纪,法国的亨利三世(Henri III)对威尼斯(Venice)进行国事访问,威尼斯以全糖宴会招待了他,连餐具和桌布都是糖做的。
而在19世纪初,给拿破仑做过婚礼蛋糕的法国名厨马利·安东尼·卡雷姆( Marie-Antoine Carême)闻名,他的糖风车、喷泉、吊船、寺庙和宫殿最为著名。
即使是经验不多的厨师也可以尝试制作这样的棉花糖。伊丽莎白(Elizabeth Raffald)的《经验丰富的英语管家(1769年)》一书中也提到了用叉子蘸糖浆拉丝的方法。
当时这种甜品的制作十分费时,制作工艺也相当复杂,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用到。现代棉花糖是在1900年代左右研发出来的,当时是一种十分昂贵的食品,底层的劳动人民无法享用到。
机械化制作棉花糖工艺是由美国牙医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on)和糖果商约翰·沃顿(John C. Wharton)根据旋转糖的原理于1897年所发明的,并在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上与公众首发亮相,取名为“仙女丝”(Fairy floss)。
他们设计的电动棉花糖机外形似金属碗,中间有一个可旋转的盛放糖精的容器,在此容器旋转过程中离心力的作用下,可将它们加工成线状或者丝状的糖丝。”
在世博会期间展示了棉花糖的生产过程,获得了民众的青睐,当时这款新奇甜食的售价高达每捧25美分,但在博览会上依然大受欢迎,共计售出了68655根,其中一半的成本用于了支付世博会的场租。
1920年代,仙女丝被更名为棉花糖,早期的棉花糖机需使用缝纫机式的踩脚踏,制作棉花糖时必须不断踩踏以带动小马达,糖丝才会如春蚕吐丝般缓缓而出。
1970年代开始出现电动的棉花糖机,每年的12月7日是美国的国家棉花糖日。加拿大糖果企业Tootsie Roll公司(Tootsie Roll of Canada Ltd.)是世界最大的棉花糖制作商,生产一种名为“Fluffy Stuff”的袋装水果味微型棉花糖。
如今,不仅每个人都能吃上棉花糖,而且遇上狂欢节时,可能会吃得更多。毕竟,一份和你头一样大小的棉花糖比一罐可乐的含糖量少。而且它也不像玉米热狗,它不含胆固醇,不含钠和脂肪。而如今它甚至还出现了芒果辣椒、咸味焦糖、草莓柠檬和荔枝绿茶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