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黄河改道几次 这几个朝代惨遭命运捉弄

|2017-08-05 10:40:57

  在中国历史上,黄河曾经数次改道,并且每一次改道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有无数的民众丧生于此,可以说,每一次的黄河改道,都是一次巨大的天灾,生灵涂炭。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盆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2万平方公里。全河天然径流量多年平均为57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为16亿吨。流域内有耕地1.8亿亩,人口8959万人。如包括下游河南、山东两省沿河关系密切的地区,总耕地达2.8亿亩,总人口为1.57亿人。因此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据历史文献记载,自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中,黄河在下游决口的年份达543年,平均约四年半一次。有的一年中决溢多次,总计决溢达1590多次,并有多次大的改道和迁徙。改道最北的经海河至天津入海,最南的经淮河入长江。因此,水灾波及黄淮海平原冀、鲁、豫、皖、苏五省区,总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

 

  1、新莽魏郡改道

 

  公元11年,黄河在魏郡(今临漳西南)元城(今大名东)以上决口,泛滥清河(今县东南)以东数郡。王景、王吴治理黄河,使“河汴分流”,固定了从荥阳到千乘海口的新河道,即东汉到隋唐五代的黄河下游河道。从长寿津(今濮阳西南)与西汉大河分离,流经今濮阳、范县以南,阳谷、东阿以北,茌平以东,禹城以北,商河、惠民以南,东至利津入海。

 

  王景治河以后,黄河进入一个相对安流时期,原因除了中游地区由农变牧,来沙量减少外,也和这条河道距海较近,地形低下,水流顺畅有密切关系。该河道保持了800余年,至北宋景柏初始塞。

来源:今日临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