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历史城区景点有哪些 带你感受历史文化的气息

|2017-08-19 18:03:26

  澳门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除了现在文化气息之外,还有历史的印记给这座城市增添了不少的光辉。

 

  妈阁庙

 

  妈祖阁庙是中葡文化融合起点,也是澳门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至今已逾五百年,是澳门三大禅院中最古者。妈阁庙原称妈祖阁,在澳门东南方,俗称天后庙,建于1488年,正值明朝。背山面海,沿崖建筑,古木参天,风光优美。整座庙宇包括大殿、弘仁殿、观音阁等四座主要建筑,石狮镇门、飞檐凌空,是一座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古建筑。
 


  相传四百多年前,葡萄牙人登陆澳门,在庙门前面的海滩上岸。询问当地居民这里是什么地方,居民以为是问妈阁庙,故答“妈阁”,葡萄牙人以其音译而成“MACAU”,遂为澳门的葡文名称由来。

 

  郑家大屋

 

  澳门历史城区主要由22个文物建筑、街道及前地空间组成。其中郑家大屋是澳门现存建筑面积最大的民居建筑群。

 

  郑家大屋具有广东传统民居的特征,同时也糅合了很多外来文化的影响,可谓中西合璧。而且它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中国近代名人郑观应 就在此完成举世闻名的著作《盛世危言》。

 

  郑家大屋由郑观应 之父郑文瑞始建,根据大屋内之楹联的落款日期,其建筑日期最早可追溯至同治八年,即1869年。其后,郑观应 及其兄弟陆续修建,规模不断扩大。大屋直接面向内港的坡地,视野开阔,昔日千帆并举,大小船只穿梭而过,一片繁华,景观独好。

 

  郑家大屋规模很大,现占地4000平方米。由多座不同风格建筑及开放空间组成,大小房间有六十多间,是澳门少见的家族式建筑群。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郑家后人分居各地,各自发展。郑家大屋多处空间被分租出去,一度曾有300多人在内居住。出现“七十二家房客”景象。

 

  超负荷的使用对建筑造成很大的损坏,风吹雨打以及祝融光顾令建筑饱受摧残。2001年政府取得该物业时,超过八成以上区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且僭建改建严重,部份原貌已模糊难辨。

 

  主教山小堂
 


  主教山小堂又称海崖圣母小堂建于澳门半岛最高点之一的西望洋山上,是一座向航海者的保护神祈祷的小教堂,建造这座教堂的原因是由于当时执行去日本航线的葡萄牙航海者在海上与荷兰海盗船相遇,却未受伤害,深信是神灵保佑,许下建堂诺言以谢神思。

 

  亚婆井前地

 

  传说明朝时期一位婆婆在此地造了口井,方便居民汲取饮用,故称亚婆井。亚婆井的葡文意思是“山泉”(lilau),以前是澳门主要的水源,因此成为葡萄牙人在澳门最早的聚居点之一。澳门葡人民谣说:“喝了亚婆井水,忘不掉澳门;要么在澳门成家,要么远别重来。”可见本地葡人对亚婆井具有深厚的感情。

 

  以前的人爱取冰凉的井水使用,但现已不倚靠井作为水源,在澳门,而今已难觅一口水井了,现在的阿婆井前地,没见着水井的踪影,倒有一个西式的小小喷泉,作为园艺小景,点缀修饰着这块怡人的小前地。

 

  圣老楞佐教堂

 

  圣老愣佐堂位于风顺堂街,又称“风顺堂”,有祈求“风调雨顺”之意,是澳门著名的大教堂,占地面积甚广。风顺堂建立于1560年,期间曾几度重修。在以风力为动力的帆船时代,远洋航行是非常危险的,往日葡萄牙人出海,都视风信而定行止。所以凡有船出港,船民都到风顺堂来祈风。
 


  教堂邻近南湾及西湾,是拍拖的好地方,情侣在海风轻柔的河畔漫步,气氛非常浪漫。

 

  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位于炮台山下,左临澳门博物馆和大炮台名胜,为天主之母教堂(即圣保禄教堂)的前壁遗址,曾浴火重生。

 

  建筑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的风格而成,体现出东西艺术的交融,雕刻精细,巍峨壮观。

 

  由三至五层构成三角金字塔形,无论是牌坊顶端高耸的十字架,还是铜鸽下面的圣婴雕像和被天使、鲜花环绕的圣母塑像,都充满着浓郁的宗教气氛,给人以美的享受。牌坊上各种雕像栩栩如生,堪称“立体的圣经”。

 

  历史悠久的大三巴牌坊如今已成为澳门的象征之一,也是游客澳门之行的必到之地。

 

  大炮台

 

  大炮台又名圣保禄炮台、中央炮台或大三巴炮台。大炮台坐落在大三巴牌坊侧,是位于澳门的古老炮台,为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西式炮台建筑群的一部分。是澳门主要名胜古迹之一。

 

  大炮台建于公元1616年明神宗年间,本属教会所有,为保护圣保禄教堂内的教士而兴建,用以防范海盗,后转为军事设施区。

来源:尚之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