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大篆和小篆的区别 风格是最大的不同之处

|2017-12-01 11:11:57

  书法大篆和小篆的区别有哪些?书法字体中篆书只是五大类之一,篆书可细分为大篆和小篆两种字体。那么,通过本文让我们一起看看书法大篆和小篆的区别有哪些。

 

  大篆和小篆统称篆书,均为汉字的一种书体。总体上来说,大篆是在古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象形的特征更为明显,其风格圆转浑厚,字形变化丰富,参差不一。

 

  小篆由大篆省改、简化而成,它的笔划较细,匀称工整,尤如玉筋一般,所以又名玉筋篆(玉箸篆),其字体略长而整齐,结构往往左右对称,给人挺拔秀丽的感觉。另外,在字的数量上,小篆比大篆丰富得多。

 

  大篆

 

  大篆,大篆是籀文、古文、金文、石鼓的统称,其用笔与甲骨文味道迥异,风格浑厚朴茂,结体绚熳多姿。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

 

  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大篆的象形字很多,表现方法很多,大多属于因形立意,如马、羊、象等写法都是很多的,分布结构的法则还没有规律化,写一个人字,可以表现弯腰劳动,也可以表现成跪着的人。

 

  甲骨文字的部首形状及位置也是很散乱的,到了秦代统一文字后的小篆。文字经过整理,才比较趋于统一,但是还保留着很多因形立意的图形文字。

 

  其字体类小篆而较繁复,似宗周彝器而较端整,堪称为典重严整。康有为在其《广艺舟双楫》一中称石鼓文为:“金细落地,芝草团云,不烦整裁,自有奇。体稍方扁,统观虫籀,气体相近,石鼓既为中国第一古物,亦当为书家第一法则也”。

 

  小篆

 

  小篆,小篆是指秦始皇时命李斯等人实行“书同文”,以秦篆为基础,统一六国文字而出现的一种简化的规范文字。小篆笔法圆融平正,结体典雅和平,而且有规可循,是识篆与了解文字本义的唯一门径。

 

  小篆发展到清代,线条变粗,而且突破笔画粗细、顿挫、迟速、轻重、方圆的变化。小篆的另一个分支是汉篆,用笔上掺以方折的隶意,而入印的篆书更为方折,又称缪篆,即摹印篆。

 

  小篆字形呈纵势,笔画粗细划一,匀圆齐整,排列齐整。用笔圆润而略粗的叫做“玉箸篆”,用笔较细而圆劲挺直的叫做“铁线篆”。小篆的结体不同于隶书、楷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长方形,以方楷一字半为度,一字为正体,半字为垂脚,大致比例为三比二。

 

  二是上紧下松,小篆的大部分字主体部分在上大半部,下小半部是伸缩的垂脚。当然也由下无脚的字,主体笔画在下部,上出的部分则可以耸起。

 

  三是笔画横平竖直,粗细均匀,所有横画和竖画等距平行,所有笔画方中寓圆,园中有方,使转圆活,富有奇趣。

 

  四是平衡对称,空间分割均衡,左右上下对称,这是篆书不同于其他书体的重要特征。有独体对称,有字的局部对称,还有圆弧形笔画左右倾斜度的对称。

来源:今日临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