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文是大篆还是小篆 承前启后的过渡性文字

|2017-12-01 11:24:31

  石鼓文是大篆还是小篆?石鼓文是我国的石刻之祖,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石刻,总共有十个,因为外形像鼓所以被称为石鼓文。那么,通过本文让我们一起看看石鼓文是大篆还是小篆。

 

  石鼓文,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内容最早被认为是记叙周宣王出猎的场面,故又称“猎碣”。字体在古文与秦篆之间,一般称为“大篆”,石鼓刻于秦前还是秦后,考古界无定论。

 

  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 石鼓文的字体,上乘西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

 

  从书法上看,石鼓文上乘《秦公簋》(春秋中期的青铜器,铭文盖十行,器五行,计121字。其书为石鼓、秦篆的先声,字行方正、大方。

 

  横竖折笔之处,圆中寓方,转折处竖画内收而下行时逐步向下舒展。其势风骨嶙峋又楚楚风致,确有秦朝那股强悍的霸主气势。)法则,然而更趋于方正丰厚,用笔起止均为藏锋,圆融浑劲,结体促长伸短,匀称适中。

 

  古茂雄秀,冠绝古今。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

 

  石鼓文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故有“书家第一法则”之称誉。石鼓文对书坛的影响以清代最盛,如著名篆书家杨沂孙、吴昌硕就是主要得力于石鼓文而形成自家风格的。

 

  流传石鼓文最著名的拓本,有明代安国藏的《先锋》、《中权》、《后劲》等北宋拓本,现在日本。石鼓文处于承前启后的时期,承秦国书风,为小篆先声。石鼓文刻于花岗岩石上,与金文有较大差别,具有明显的动感。

 

  石鼓文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石与形,诗与字浑然一体,充满古朴雄浑之美。石鼓文比金文规范、严正,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金文的特征,它是从金文向小篆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书体。

 

  传说在石鼓文之前,周宣王太史籀曾经对金文进行改造和整理,著有大篆十五篇,故大篆又称“籀文”。石鼓文是大篆留传后世,保存比较完整且字数较多的书迹之一。

 

  大篆是周宣王时改革的文字,宣王命太史作「史籀」十五篇,删繁整理,统一成一种新的文字形式。「史籀篇」和「仓颉篇」、「爰历篇」一样,同为与书法相关的文章,并不是史官创字的纪录,而是当时教导儿童书写的字书。

 

  大篆传世之作品极少,一般以石鼓文、诅楚文为代表。大体而言,大篆字体比金文端整,结构却较小篆复杂。后世学大篆者,以清末民初吴昌硕所临石鼓文最为有名。

 

  吴昌硕并非绝对忠实临摹石鼓文,但却在杨沂孙的基础上益肆发挥,把石鼓文写的出神入化,甚至将书、画、篆刻融为一体,以石鼓文大篆笔法贯通之,而形成一种苍浑矫健、遒劲郁勃的艺术大篆字体风貌。

来源:今日临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