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文在哪发现的?石鼓文现在也是我们研习篆书的一个主要考证,现在很多书者都会临习石鼓文,但是很多人对石鼓文是好奇的。那么,通过本文让我们一起看看石鼓文在哪发现的。
“石鼓文”是独一无二的国宝级珍品。这十个石鼓被发现于初唐,地点在陈仓,即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郊东南十里渭河南岸石鼓山石鼓寺处,在荒郊野外风剥雨蚀了多少年之后不知被何人偶然发现。从此开始了它们颇富传奇色彩的故事。
石鼓文,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发现于唐初,共十枚,高约三尺,径约二尺,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一首,共十首,计七百一十八字。内容最早被认为是记叙周宣王出猎的场面,故又称“猎碣”。
宋代郑樵《石鼓音序》之后“石鼓秦物论”开始盛行,清末震钧断石鼓为秦文公时物,民国马衡断为秦穆公时物,郭沫若断为秦襄公时物,今人刘星、刘牧则考证石鼓为秦始皇时代作品。
石鼓刻石文字多残,北宋欧阳修录时存四百六十五字,明代范氏天一阁藏本仅四百六十二字,而今之“马荐”鼓已一字无存。原石现藏故宫博物院石鼓馆。
石鼓文,历来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其文字过去一直认为是周宣王时(公元前827-公元前781 )史官“史籀”(zhòu)所书。
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的汉字,相传为黄帝时(公元前2100年之前)史官仓颉(jié)所创,而史籀就是在“仓颉造字”的基础上进行规范整理,形成了以方块字为汉字主要特征的书写形式,即“籀体”又称“大篆”的始作俑者。
随着甲骨文的发现,以及近几十年考古的重大进展,越来越多的更加古老的文字被发现,石鼓文已不再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但石鼓文作为现存“原汁原味”最古老的诗歌,其文字本身及其内容和历史背景仍旧是未解之谜,吸引了许多人的研究兴趣。
石鼓文 即刻有籀文的鼓形石,石鼓文为四言诗,为我国最古老的石刻文字。因记述秦皇游猎之事,也称“猎碣”。字体在古文与秦篆之间,一般称为“大篆”,石鼓刻于秦前还是秦后,考古界无定论。
郭沫若鉴定认为应是秦襄公时期的作品。刘星、刘牧《石鼓诗文复原译释》 研究认为石鼓文产生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至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焚书令下三十日之内一段时间的可能性较大 。
石鼓文是学习篆法的珍贵资料,近代书家吴昌硕临写石鼓造诣极深,有普及印本出版,可作临习时的借鉴。石鼓文其书法字体多取长方形,体势整肃,端庄凝重,笔力稳健,石与形,诗与字浑然一体,充满古朴雄浑之美。
石鼓文比金文规范、严正,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金文的特征,它是从金文向小篆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书体。传说在石鼓文之前,周宣王太史籀曾经对金文进行改造和整理,著有大篆十五篇,故大篆又称“籀文”。石鼓文是大篆留传后世,保存比较完整且字数较多的书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