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石鼓文?对于石鼓文的定义大家可能是有点模糊不清,但是大家对于石鼓文在中国的文字发展史上的地位都是了解的。那么,通过本文让我们一起看看什么是石鼓文。
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世称“石刻之祖”。因为文字是刻在十个鼓形的石头上,故称“石鼓文”。石鼓文的字体,上乘西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
从书法上看,石鼓文上乘《秦公簋》(春秋中期的青铜器,铭文盖十行,器五行,计121字。其书为石鼓、秦篆的先声,字行方正、大方。
横竖折笔之处,圆中寓方,转折处竖画内收而下行时逐步向下舒展。其势风骨嶙峋又楚楚风致,确有秦朝那股强悍的霸主气势。)法则,然而更趋于方正丰厚,用笔起止均为藏锋,圆融浑劲,结体促长伸短,匀称适中。
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石鼓文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故有“书家第一法则”之称誉。
石鼓文对书坛的影响以清代最盛,如著名篆书家杨沂孙、吴昌硕就是主要得力于石鼓文而形成自家风格的。流传石鼓文最著名的拓本,有明代安国藏的《先锋》、《中权》、《后劲》等北宋拓本,现在日本。
石鼓文书法之所以受到重视,与学者的提倡是有很大关系的。康有为在其所着《广艺舟双楫》中称 “石鼓文则金细落地,芝草团云,不烦整截,自有奇彩,体稍方扁,统观虫籀,气体相近。
石鼓即为中国第一古物,亦当为书家第一法则也”,可见对石鼓文之推崇,其书学思想影响之大,至今不衰。吴昌硕便是近代以来临石鼓文很有影响的书法家之一。
石鼓文向为艺林所宝,但北宋以后,帖学大兴,少入临之,直至清代中叶以后,考古尊碑之风复炽,石鼓文字,尤为书家推重。吴昌硕则发其遒古为雄拔之气。两人书法,皆雄视当代为后世所重。
石鼓文在我国书法发展史上有其特殊地位,其书体受到古今大家的重视是不无原因的。学习它不仅可上追大篆下开小篆。而且对其它的书体学习也尤为重要,其意义之大,将被更多的人们所认识。
大篆的真迹就是“石鼓文”。唐初在陕西宝鸡发现了十个像鼓一样的石墩子,上面刻有文字,人们称之为“石鼓文”,其内容是记载田猎之事,并且是用韵文写成,从字形上看与殷周古文不同。大篆的特点是线条化比较完整,均匀而柔和;结构比较整齐,打下了方块汉字的基础;但是笔画较繁书写不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