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篆文是什么 盛行于战国时期多见于青铜器铭文

|2017-12-08 11:02:29

  鸟篆文是什么?鸟篆文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但是对于书学爱好者来说,这往往是最吸引人的。那么,通过本文让我们一起看看鸟篆文是什么。
 


 

  鸟虫篆是把汉字篆书线条表现形式转换成装饰性的鸟形、虫形和鱼形等动物纹饰,或将笔画盘曲、缠绕,使之如抽象的动物形状的一种文字。

 

  篆文是汉字演变中的一环,早期阶段为鸟篆,字字有鸟形,故有此称。先秦各诸侯国的文字都曾经历过这种鸟形文字阶段。那么,是什么力量,能促使甲骨文和金文向鸟形方向发展呢?

 

  鸟书在春秋中后期至战国时代盛行于吴国、越国、楚国、蔡国等南方诸国,鸟书多见于青铜器铭文,湖北宜昌附近出土的越王勾践剑,上面的八字铭文就是鸟形字。
 


 

  越王勾践剑,属青铜剑,制作极其精美,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4.6厘米,重875克。

 

  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玻璃,背面镶有绿松石。

 

  剑上用鸟篆铭文刻了八个字,“越王鸠潜(一说鸠浅,是勾践的通假),自作用剑”。专家通过对剑身八个鸟篆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人们普遍相信,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原因是因为剑身经过硫处理。湖北省博物馆、省考古所研究员后德俊曾撰文认为,该剑出土时并不是绝对没有生锈,只是其锈蚀的程度十分轻微,人们难以看出。

 

  越王勾践剑主要成分为铜,出土的墓室曾经长期被地下水浸泡,剑完全隔绝氧气是其不锈的主要原因。1994年3月1日,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正式开始挖掘。这是本世纪以来巨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剑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世人尊其为“百兵之祖”。剑因其携之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成为历朝历代王公帝侯,文士侠客,商贾庶民所追捧的对象。

 

  不过究竟是谁发明了剑,还是一个未解之谜。有人根据《管子·地数篇》中“昔葛天卢之山,发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此剑之始也”的描述,判断剑出现于轩辕黄帝时代。

 

  也有人说剑出现于殷末周初,《逸周书·克殷》记载,牧野之战取得胜利后,武王用“轻吕”击刺纣王的尸体,此“轻吕”古书释为“剑名”。

 

  据考“轻吕”实际上是突厥语,而周人出身戎狄,比商人更容易掌握这种兵器,是以有人推断,剑是从西亚通过游牧民族传入中国。

 

  无论剑是由谁发明的,剑历史悠久,被后人称之“百兵之祖”,当之无愧。到了东周,大多以铜铸剑,剑质颇佳,冶炼技术也逐渐进步。春秋战果时期,各诸侯国规范了铸剑的法则,使剑成为最主要的短兵器,并成为社会各阶层必有之佩备。

来源:今日临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