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什么事 这个说法不符合实情

|2017-12-15 16:49:51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马骥的关系如同父子,但是却一直流传着一个“诸葛亮会流泪斩马骥”的故事,这个故事有争议但是却一直被盛传,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回事呢?其中有什么隐情吗?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非常有名的三国故事,京剧中有所谓“失、空、斩”的传统剧目,也即《失街亭》《空城计》和《斩马谡》。故事大意说:司马懿率军出关,马谡自告奋勇,立下军令状去守街亭。

 

  在街亭,马谡不听王平劝告,将军队驻扎在山上,被魏军四面围定,断了水路,军中大乱,仓皇间失了街亭。司马懿引大军五十万,望西城蜂拥而来。诸葛亮万不得已,使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为退兵汉中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了严明军法,诸葛亮挥泪将马谡推出辕门外斩首。

 

  需要说明的是,诸葛亮非常赏识马谡,平时和他关系极好,谈起话来,可以从白天一直讲到晚上。在小说中,马谡说自己与诸葛亮情同父子丞相视某如子,某以丞相为父。”诸葛亮说与马谡情同手足吾与汝义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总而言之,关系非同一般。

 

  诸葛亮之所以赏识马谡,是因为马谡自幼熟知兵法,才气过人。针对南人难以驯服的特点,马谡提出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攻心策略。这一策略被诸葛亮实施为“七擒孟获”,保证了南方边境的长治久安。

 

  针对蜀国“兵马疲蔽”,民怨沸腾,马谡适时提出“只宜存恤,不宜远征”的休养策略。北伐前夕,靠马谡的计谋,诸葛亮成功地离间魏国曹睿、司马懿君臣,为北伐奠定了胜利基础,才使得诸葛亮败夏侯,收姜维,破羌兵,灭王郎,紧接着连克南安、安定、天水三郡,曹魏举国震惊。

 

  就是这样一个情同父子、意气相投的马谡,诸葛亮还是将他正法了。

 

  但关于这个故事,据悉《三国演义》中,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

 

  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却不是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原因,因为,蜀国的势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这两点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斩的必然性。

 

  也有说诸葛亮斩马谡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这只是《三国演义》虚构的。历史上在街亭失守后,马谡根本没见到诸葛亮,就直接被王平送到牢狱里了。

 

  马谡在失街亭后并没有像广为流传的那样去诸葛亮那里自缚请罪,恰恰相反,他选择了逃跑。后来,马谡被子均辑捕归案,诸葛亮判处死刑。但还没有来得及执行,马谡就在狱中病故,所以,根本不存在挥泪斩马谡的事。

来源:暮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