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称为子 只能有身份的男人才能这样称呼

|2017-12-16 16:41:28

  喜欢历史的人想必都知道,古时候人们除了有自己的名字外,还会有个字号,有很多的名人的字号都是“子”什么,就连很多圣人名字里也都有个子。比如孔子,老子,庄子等,那么古人为什么那么喜欢称自己为“子”呢?

 

  “子”,对成年男子的尊称,在春秋战国时期,任何成年男子都可以称为“子”,而且都希望别人称自己为“子”,因为“子”还是一种爵位,所谓“公侯伯子男”也。

 

  但是,真正能获得别人以“子”相称的,一般是两种人:要么在社会上公信力较高的,如“老师”,要么就是较有道德的贵族,如“西门子”。孔子、老子就属于前者。

 

  大约从春秋时代起,人名除了正式的姓名外,大士大夫和文人中还盛行表字。例如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到了东晋,自陶渊明写《五柳先生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自称号为“五柳先生”开始,文人学士便纷纷相继模仿,除名、字外,又有了号的自称。

 

  有些文人沿用古代“公、侯、伯、子、男”爵位的等级给自己表字时,既不愿以末得的“男”做为自己的表字,也不用头等的“公”为自己表字,往往采用偏下的第四等“子”来表字。

 

  有趣的是,同是表字“子安”的可查到有三人:西晋的成公绥、唐代的王勃、清代的魏秀仁;北周的王褒与西汉的王褒不但同姓同名,而且表字都是“子渊”。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杜甫:字子美,唐诗人。

 

  苏轼:字子瞻,北宋文学家。

 

  唐寅:字子畏,明画家、文学家。

 

  曹寅:字子清,清诗人

 

  古人为什么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呢?

 

  "犬子"本是司马相如小名,《史记》记载,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他长大后,也觉得名字不好听,加上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自己便更名为相如。

 

  但司马相如的成名,"犬子"也不断为人所知。人们便争相效仿,谦称自家儿郎,用上了"犬子"一词。

 

  其实这是自己的谦称。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有这想法不能过于宣扬。古代人与人的交往比现在的人大不相同,相互之间讲究礼节,说话办事留有余地,不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即使富有也不暴富,称呼中比较谦虚。

 

  称自家为寒舍,称自己的儿子为犬子等,而称别人则有礼貌,如贵府,贵公子等。

来源:暮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