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里的饭为什么全部吃完 勤俭节约一直都被提倡

|2017-12-31 16:49:11

  寺院吃饭是不准有剩饭剩菜的,因为这样子在佛家看来你这是在造业,而从我们所认知的角度来说,浪费是一种可耻,所以在寺院吃饭必须全部吃完。

 

  吃完了之后有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留下的习气?地下是饭,桌子上也是,碗里也是,筷子上也是,然后把筷子往这一放,好像吃完了。然后去洗的时候,那个地方全是米呀。有人的吃不了,就在倒到外面盆里去。

 

  在寺庙里吃饭有着一整套的仪轨,寺庙吃饭的地方叫斋堂又叫五观堂,堂外悬挂鱼梆和云板(云磬)当鱼梆和云板响起后僧众鱼贯而入斋堂。
 


  整个过堂过程除诵经外不能说话,斋堂中央的独立座位属于方丈或者监院专座,僧众分坐两边,居士信众要坐于僧人之后。

 

  感恩惜福,慈悲平等,知足节约,内观自省,绿色环保。参加“过堂”可以体验到佛教对生命自我和外在物质世界的认识。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吃饭时,当观饭菜来之不易,从农夫竭力躬耕,粒粒辛苦。众施主功劳,我今安坐受食,信施难消。岂敢计较食物多寡,存好恶之心。面对供养,要算算自己做了多少功德,并思量粒米维艰,来处不易。

 

  二、付已德行,全缺应供——要用智慧去思索自己的德行,如持戒、坐禅、为三宝事业待,做了多少?生极惭愧,要精进用功。

 

  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要提防自己对饮食起分别心的过患。要以离贪瞋痴为宗旨。即是为正心勤意修改习气,趣向菩提常作警惕。谨防心念,远离过失,对所受的食物,美味的不起贪念,中味的不起痴心,下等的不起瞋心。
 


 

  四、正是食药,为疗形枯——要将所受的食物,当作疗养身心饥渴的良药。把饮食当作“药食”,治病之用,滋养身体用功办道而已。要明白,无论多美味的食物,三寸喉头一过,便是秽物,所以不要为了贪口福而造业。

 

  五、为成道业,因受此食——我们用饮食,原因是需要生命,为了借假修真;而接受饮食供养。
 


  吃饭既是修行,食存“五观”,即使硬如金石的食物也能消化;反之,就是滴水也难以消受。也由于观想此五事之故,斋堂又称五观堂。

来源:尚之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