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散氏盘?相信这也是大多数人想要了解的一个问题吧,尤其是我们在研究中国书法史的时候,总会遇到的。那么,通过本文让我们一起看看什么是散氏盘。
散氏盘,因铭文中有“散氏”字样而得名。有人认为作器者为夨,又称作矢人盘。清乾隆初年于中国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出土。高20.6厘米,口径54.6厘米 。圆形 ,浅腹,双附耳,高圈足。
散氏盘西周晚期著名青铜器,盘上的铭文共357个字,记载的是西周晚期的土地契约。散氏盘于康熙年间在陕西凤翔出土,嘉庆年间被进贡上京。
作为庆贺嘉庆皇帝寿辰的贺礼,从此成为皇室收藏。1933年随故宫文物南迁,后辗转赴台。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散氏盘》亦名《矢人盘》。为西周著名重器,此盘制作年代约为历王时期。以其长篇铭文著称於世,铭铸於盘内底上,作方形,共十九行,行十九字。末行仅八字,全篇总计三百五十七字。
《散氏盘》铭文记载当时散、矢两国和谈、划定两国国界,具有和约性质。散国将约书铸於盘上做为散国宝器。是珍贵的史料。《散氏盘》出土年代、地点不详。清康熙时,扬州徐约齐以重金购自歙州程氏,后又归於扬州洪氏。
清阮元曾翻铸此盘,也有铭文拓本传世。嘉庆十四年,仁宗五十大寿时,新任两江总督阿毓宝从扬州盐商购得此盘贡入内府。历经道、咸、光、宣四朝,因年久失查,不知所在,1924年逊清内务府清查时,发现於养心殿库房。
1935年《散氏盘》随清宫其它文物移交北平故宫博物院,抗战时曾南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散氏盘》字迹草率字形扁平,体势欹侧,显得奇古生动已开“草篆”之端。是西周晚期的重要金文书迹。
散氏盘于乾隆中叶出土至嘉庆十五年一直在民间收藏,先在扬州江翰林家收藏多年,后转手谁家则不详。老古玩界却传说着,阮元收藏过,并复制铸造出两件。也有人认为,阮元没收藏过,是江翰林拿到苏州去复制铸造出两件赝品。
根据清朝张廷济所著之 《清仪阁题跋》 等等之资料,散氏盘于清康熙年间于陕西凤翔出土,经多人收藏之后,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嘉庆皇帝50岁寿辰之际,由江南盐运使阿林保进贡内务府。
经由内务府著名金石学家阮元鉴定为西周时期物品,并制作铭文拓片,收藏于内务府库房。后有传闻散氏盘在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时被烧毁,并多年不见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