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挥泪斩马谡的故事,读过三国的朋友都会知晓,马谡不听诸葛亮的号令,因此失了街亭,诸葛亮以此为由,杀了马谡,这原本只是一件寻常的事情,但因为牵扯到诸葛亮和马谡的亲密关系,这件事就显得耐人寻味了许多。
首先我们要知晓,马谡和诸葛亮之间的关系,称得上非常亲密。
马谡、马良等人共有五个兄弟,各个都具有一定的才气,而且马良等人很早就在刘备手下办差,和诸葛亮共事,据闻诸葛亮和马良的私交也是不错,可惜马良死的早,弟弟马谡自然就需要诸葛亮多多提携和照顾了。
更何况,马谡本人也素有才名,诸葛亮对其本身就非常赏识,再加上马良的这层关系,对于马谡更是亲上加亲,常伴左右。
正所谓长兄如父,马谡也把诸葛亮看做是自己的父兄,足见两人的关系,远远超出了上下级的关系。
这是诸葛亮之所以会落泪的第一个原因。
其二,诸葛亮北伐期间也已年迈,对于蜀中无人的现状忧心忡忡,这也是其趁着自己还能打,屡次北伐的原因所在。同时对于下一代的培养,诸葛亮自然也极为看重,譬如诸葛亮得到姜维后大喜,急急委以继任者,可见一斑。马谡呢,也是诸葛亮认为值得培养的对象之一,怎奈何不听号令犯下如此大错。
诸葛亮挥泪将其斩首,一是痛恨其不争气,辜负了自己耗尽心血的栽培,二者也是对蜀中无可用之人才的悲伤。换言之,诸葛亮的眼泪,一个是哭马谡,二个也是哭蜀中的未来,越来越渺茫了。
再来说说诸葛亮为何一定要杀马谡。
前文我们所言,马谡和诸葛亮关系亲密,纵然失了街亭,影响了诸葛亮的北伐,按照两人的关系,也尚不至于被斩首示众,可为何诸葛亮一定要杀了马谡呢?
我想,原因无外乎下面这几点:
首先,马谡失街亭的方法不对,假如马谡是按照诸葛亮的安排,力战不敌而败,丢失了街亭,那诸葛亮断然不会杀了马谡,细看马谡失街亭的过程,你会发现,马谡犯了许多兵家大忌。
首先,不听号令。马谡并没有按照诸葛亮的安排安营扎寨,而是我行我素,导致失败。其次,马谡在敌军来袭之后,并没有拼死抵抗,而是经过短暂抵御之后,就仓皇逃走,做了逃兵。
不听号令+逃兵,这在战时的兵营之中,无疑是最令人不齿的大忌讳。然而,马谡全部都做到了。
所以,纵然诸葛亮和马谡的关系再好,但作为三军主帅,诸葛亮想要严明治军,整顿军纪,都必须将其斩首以示惩戒,不然其他将领会质疑其有包庇的嫌疑,难以服众。
要知道,当时诸葛亮在蜀国称得上是大权独揽,本就被小人猜忌,这个时候在一意孤行,我行我素,难免会遭人非议,惹得蜀国朝堂不安,内部不稳,诸葛亮何以北伐?
更何况,当时魏延屡屡献计都不被诸葛亮所接纳,心里早就有了些许怨恨,这个时候诸葛亮如果不公事公办,以此立威,摆正身份,那谁知道像魏延这样的将领,能做出什么事情来?
所以从当时的情形来看,诸葛亮杀马谡,也是一种无奈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