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正月十五是元宵节,而元宵节又被叫做是灯节,几乎家家都要张灯结彩的,外面有很多的的花灯,小孩子手里也要挑着灯笼,而家家户户的门前也要挂灯笼,那么元宵节挂灯笼究竟有什么寓意呢?
据有关史籍记载,关于元宵节挂灯的缘由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祭太一神”;一是“燃灯礼佛”。
“祭太一神”的说法与汉武帝有关。太一神是天神中最尊贵的神,其地位在五帝之上。汉武帝非常相信神仙,于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在甘泉宫修建了太一祠坛,并在之后每年的正月十五日晚,张灯结彩、大张旗鼓地祭祀祈祷,以求太一神降福人间。
宫廷的这个惯例流传到民间,便逐渐形成了正月十五挂灯的习俗。
“燃灯礼佛”则开始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据《西域记》记载,正月十五,印度僧徒俗众云集,观佛舍利放光雨花,认为此时是上元天官赐福的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晚在宫廷和寺院燃灯礼佛。这一做法经倡导后流行到民间,便形成了每年正月十五挂灯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