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以夜观天象,来揣测即将发生的大事。三国时期,吴国就有了古星象图,人们在星空中发现了1465颗位置相对固定的星星,并为星空划定了固定的区域,被称为二十八宿。
这二十八星宿围绕着天体,并不停地运转。昼夜交替,月亮圆缺,春夏秋冬的变化,与之有密切的联系。
浩瀚无边的星空,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从而有了祭祀。有的则由祭祀发展为民俗节日。
闹元宵的起源众说纷纭,究其踪,最早大概与古代先民的星祭有关:以燃灯的方式祭星,祈求以北极星(太一星)为代表的星辰的护佑。
祈愿不外两方面:人的自身生产——生育;人的物质生产——农桑。由此后世又衍生出一些民俗活动:“摸钉”、“走桥”、“走百病”属于前一方面的祈愿;“迎紫姑”、“照田蚕”属于后一方面的祈愿。
也有的传说,元宵灯会源于民间的“放哨火”等农事习惯。每年正月十五左右,春耕即将来临,各地农民忙于备耕等工作。一些地区的农民就在这天晚上到地里把枯枝杂草拢在一起,放火烧掉,以除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