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有什么气候特点 一年中下雨最多的时候

|2018-03-31 09:28:13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被确定的节气,也是夏天的时候比较重要的一个节气,夏至期间气候变化比较大,那么夏至的时候又什么气候特点呢?

 

  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夏至,又称“夏节”、“夏至节”。

 

  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
 


 

  夏至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

 

  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

 

  夏至节气介绍:

 

  1暴雨天气

 

  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2江淮梅雨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

 

  4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着名诗句。

 

  夏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还是中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有一种观点认为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就是源自夏至节。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饥饿和死亡。
 


 

  前言有说到,古代夏至节的隆重程度不亚于端午节。而这个习俗从周代就开始有了,朝廷除了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祈祝国泰民安。

 

  而各地农民则忙着祭祀神灵,以祈求风调雨顺。北方人多求雨,以防干旱;南方人多求晴,防止涝灾。

 

  宋朝时期,从夏至这天开始,朝中百官还要放假三天。时至今日,许多地区仍然保留了夏至日祭天的习俗。

来源:秀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