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钉数量有什么讲究 聊聊古代的那些特殊规定

|2018-05-03 14:51:02

  你留意过古代宫门上的门钉吗?它们一排排的放在上面,很是整齐,但你可能不知道,其实这些门钉的数量,都是有讲究的。
 


 

  在古代建筑物上面,都有密密麻麻的门钉,这些门钉究竟是什么作用呢?

 

  门钉在古代又称为“浮沤钉”,“浮沤钉”就是水面上的气泡,是中国传统建筑大门的一种特有装饰,一般在宫门、府门和庙门上。雄厚平整的实拼板门上一排排硕大的金色门钉,使得禁锢森严的大门不仅显得坚固、威严,更呈现一种煌煌的气氛,倍增建筑的壮丽之美。

 

  门钉由历史上的功能性构件演变而来,它最初的设计专门为实用,源于古代城门门扇防火攻的措施之一,是固定涂抹门扇的泥土用的。在城门上使用门钉,最早出现于隋唐时期。

 

  当初是出于构造的需要,在木板和穿带部位,钉上铁钉以防止门板松散。但由于铁钉钉帽露在门表面有碍观瞻,为美观起见,人们将钉帽打造成泡头形状,于是,就兼有了装饰功能。门钉纵横皆成寿,圆圆体量的凸起与厚重的门扇正相称,足以壮观瞻。

 

  故宫过去称紫禁城,在城南(午门)、北(神武门)、西(西华门)、东(东华门)朱门都有金黄色门钉。对于门钉的数量,明代以前无明文规定。到了清代,就有了等级规定。只有宫门才可以使用最多的“九行九列”,九路门钉体现最高等级的门钉排列。

 

  亲王府、郡王府、庙宇等,随着地位、级别的不同,门钉数与排列也不相同。一般亲王府邸是纵九横七;世子府邸是纵七横五;公爵府门是纵横各七,侯爵以下至男爵是纵横各五。除了宫门,其他门只能用铁制门钉,不能用铜制的;平民百姓家则根本不能用门钉。

来源:秀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