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什么意思 每一个表示的是什么含义

|2018-06-28 15:39:08

  二十四节气对于我们的生活依旧有不小的参考价值,关于二十四节气,你知道是如何划分的吗?里面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是有明确的表达意义的,下面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

 

  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差在1—2天之内。

 

  节气是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中国正统的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节气能较好的反映出太阳运行的周期。

 

  “立”表示一年四季中每一个季节的开始,春夏秋冬四个“立”,就表示了四个节气的开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称为“四立”。

 

  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节的开始,从气候上说,一般还在上一季节,如立春黄河流域仍在隆冬。

来源:秀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