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一个海岸线曲折绵长,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我国古代,海洋是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渠道。到了明朝时,却有了“海禁”。明朝统治者这么做是为了哪方面考虑呢?
明朝建国初期,朱元璋为了国家稳定,防止残余反对势力与外人勾结,制定了一条祖制:“片板不许下海。”只允许政府官办行业与外界进行贸易。直至明成祖时期,明朝政府才开始主动进行大规模的航海行动,这也是大家总所周知的“郑和下西洋”。
明永乐年间,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它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向海外诛諸国宣示大明皇威。另一方面就是寻找朱允文的下落。
所以说,郑和下西洋没给明朝带来任何经济利益,更多的是政治意义。但此时民间私人仍然不准出海。
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出身贫寒的朱元璋在总结中深刻意识到了国家衰弱和灭亡的根源,就是大地主和大商人的崛起,国家的经济资源都集中到了他们的手中,官商勾结,中央政府可动用的资源大大减少,无力应对国家面临的种种问题。
所以朱元璋一边打击大地主和大商人,一边实施海禁,海禁不仅可以阻止民间利用海洋贸易的巨额利润形成新的大地主和大商人,又可以使得国家利用朝贡贸易垄断海洋贸易的巨额利润,不加税就可以得到巨额财富,以解决国家各种需要。真是一举两得!
明朝的禁海令最初的对象是商禁,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进贡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