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板块从西南部不断俯冲、推进、挤压最后抬升的过程中,高原整体地势也逐渐呈现西部平均高于东部的格局。
青藏高原的存在,宏观上使得印度洋的湿热水汽无法深入大陆腹地,导致新疆与蒙古的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另一方面又阻挡了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南下,保护了印度免受寒潮的侵袭。
而南下的冷空气受阻后绕道高原东侧,使得我国受寒潮影响的范围在东部更加偏南。
老百姓常说的“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就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总称,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大约出现在每年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一段时间。
我们知道,夏至以后,虽然白天渐短,黑夜渐长,但一天当中,白天还比黑夜长,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仍比散发的多,近地面的温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
在三伏期间,地面吸收的热量远远少于散发的热量,天气也就最热了。再往后,地面吸收的热量开始少于地面散发的热量,温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一般出现在夏至后的三伏。
对于青藏高原本身而言,高耸的平均海拔以及频繁的板块活动使得高原腹地平均温度低于零度,大片区域最暖月平均气温也不足10度;相对应的,地热资源以及光照在青藏高原异常充足。
我国土地幅员辽阔,所以造就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