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鹰猎鹰隼是怎么被驯化的 古老的鹰猎文化介绍

|2018-08-27 15:26:56

  《天坑鹰猎》是根据天下霸唱同名小说改编,该剧讲述了20世纪80年代末,北京少年张保庆为给恩师寻药,只身前往东北鹰屯,却因偶得一张古老的地图,与地质少年团开启了共同探秘天坑的故事。
 


 

  看名字就知道,《天坑鹰猎》不仅讲了冒险,而且还有鹰猎。鹰猎,起源于满族人信仰的萨满,而后逐渐发展成为生活习俗。所谓鹰猎,可以通俗理解为捕捉野生鹰隼,然而人为的驯化,让它可以听从人的指令行动。

 

  满族鹰猎习俗可分为捕鹰、驯鹰、放鹰三个步骤。俗话说:“二八月过黄鹰”,每逢这个季节,天空盘旋的鹰举目可见。特别在旧历八月份,是当地人们捕鹰的最好时机。

 

  捕鹰一般在山头处进行,捕鹰前,要叩拜鹰神(监时搭建的小土庙),然后用细式套、用雉鸡、鸽等做诱饵,来进行捕鹰。捕到鹰后,要驯鹰。
 


 

  驯鹰前,首先要“熬鹰”,把它的野性熬掉,办法是猎户要陪着它,不让鹰睡觉。接着训练它接近主人,让它能习惯地站在主人的手臂上,这一过程叫“过拳”。

 

  接下来是“跑绳”,即让它在远处听到呼叫,能习惯地飞到主人的手臂上。放鹰前,为了增强猎鹰的进攻欲望和听主人的使唤,首先采取“喂轴”。

 

  就是让它吞下用肉片裹着的麻团儿,当它吞下两三个之后,便呕吐不止,使它充饥不成,倒搭胃食,这个过程中“勒膘”或叫“甩轴”。

来源:秀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