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是24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而很多农民都会特别注意这个时候,因为寒露的气候对农作物影响很大。
寒露期间气候有以下特点:
气温降得快
气温降得快是寒露节气的一个特点。一场较强的冷空气带来的秋风、秋雨过后,温度下降8℃、10℃已较常见。
不过,风雨天气大多维持时间不长(华西地区除外),受冷高压的控制,昼暖夜凉,白天往往秋高气爽。
平均气温分布差异大
10月份,我国平均气温分布的地域差别明显。在华南,平均温度大多数地区在22℃以上,海南更高,在25℃以上,还没有走出夏季;江淮、江南各地一般在15℃-20℃之间,东北南部、华北、黄淮在8-16℃之间,而此时西北的部分地区、东北中北部的平均温度已经到了8℃以下。青海省部分高原地区平均温度甚至在0℃以下了。
寒露带来的寒露风:
寒露风是南方晚稻生育期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每年秋季“寒露”节气前后,是华南晚稻抽穗扬花的关键时期,这时如遇低温危害,就会造成空壳、瘪粒,导致减产,通常称为“寒露风”。
双季稻向北扩大到长江中下游一带,这些地区晚稻在9月中、下旬进入抽穗扬花期,同样易遭受低温危害。
但习惯上仍沿用“寒露风”一词,长江中游有的地区称“社风”或“秋分风”,长江下游称“翘穗”或“不沉头”,在长江流域有“秋分不出头,割了喂老牛”之说。虽然出现的时间和称呼不同,但实质上都是秋季低温给晚稻抽穗扬花、灌浆造成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