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曰“满足民意”论,认为始皇陵是一座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地下“王国”。那幽深的地宫更是谜团重重,地宫形制及内部结构至今尚不清楚,千百年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猜测与遐想。如今民众有十分强烈的动机和愿望,不能不考虑这一民意。
面对以上种种议论,考古界人士说,秦始皇陵墓是不是打开?什么时候打开?不是由经济学家,或是部分民众的意愿所决定的。考古,毕竟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考古发掘工作,也是非常复杂的工程。
秦陵考古队队长段清波研究员说:“在当前的环境下,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构成发掘秦始皇陵墓的借口。以发掘帝王陵墓为切入点,以文物带动旅游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观点,是一种幻想,是一种杀鸡取卵的做法。此生也许看不到地宫的秘密,但仍愿把一生献给秦始皇陵的考古事业!”
段清波也称,除了技术不具备外,还必须考虑社会心态问题。目前国内的考古技术还不成熟,谁可保证出土的文物万无一失呢?我们当代人如果不遵循客观规律,只图一时的冲动与快感去发掘始皇陵墓,那么,后人非但不会赞扬我们的聪明睿智,反而可能会痛责我们因急功近利而导致后患无穷的愚蠢之举。
上文提及力主发掘秦陵的“学习外国”论,其实,外国对于帝陵也是多加保护的。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陈淳教授说:“如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主动开掘帝陵。” 他指出,考古界对现在打开秦始皇陵均持反对态度,因为发掘后,从技术上来说,不能保证能保护好这些文物。特别是壁画、陶器、纸质、绢质、丝质等文物的保护现在还是难题。
技术上的瓶颈常常会使文物的开掘成为破坏。秦始皇陵兵马俑在刚开始发掘出来时,表面有艳丽陶彩,但现在已经逐渐黯淡,甚至变黑;在长沙的马王堆汉墓发掘中,千年鲜桃却转眼化成一摊水。因此,“尽量不主动发掘”的理念在二十世纪中后期成为考古界的国际共识。
听到这样一种议论:“赶快把秦陵挖开,还是考古界发出的呼声呢?”还以老山汉墓和埃及金字塔的电视直播热为例说,考古工作者坐了多年冷板凳,突然到了聚光灯下,一时难免冲动:这是“富矿”啊!秦陵为何不开掘?
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正是考古界认识了文物的特性及其珍贵,才始终反对发掘始皇帝陵。
登录秀目号,与万千网友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