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的江东是哪里 孙氏家族族谱解读豪杰辈出

|2016-09-18 15:56:56

 

  总角之好

 

  9岁的孙策因为父亲要出差讨伐黄巾军的关系,一家人都搬到了扬州首府九江郡寿春县(今安徽省六安市寿县东北)。孙策十几岁就开始走访寿春的社会名流,成为了小有名气的社交达人。孙策的儒学素养最多算是一般,名士们与他结交显然不是为了交流学问。笔者认为孙策能够广交朋友免不了要借助他老爹来路不明的巨额财产。当然,如果你非要认为他就是凭爆表的颜值和诙谐的口才我也没办法,嗯。
 


 

  扬州庐江郡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西)的官三代、著名美男子、音乐评论家周瑜专程来到寿春与他结交。两位同年出生的大帅哥一见如故,孙策干脆带着一家人来到舒县,搬进了周瑜提供的别墅。两人升堂拜母、互通有无,一个形容年少知交的成语——总角之好就此诞生。

 

  好事多磨

 

  孙策16岁时,他的堂兄孙贲带回了父亲的部队和遗体。孙策前往曲阿守孝。

 

  论职位,孙贲不如孙坚的小舅子吴景,论辈分,孙贲也不如孙坚的弟弟孙静,论能力,史书上也没说他在战斗中有什么突出表现,由他牵头也许只是因为吴景和孙静当时都不在场。孙贲率军投奔袁术,继承了孙坚豫州刺史的职位。

 

  18岁,孙策完成了守孝的任务,北上徐州广陵郡江都县(今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如果只看孙策的传记,他的这次北上简直莫名其妙。既不回老家,也不去找周瑜,跑到江都做什么呢?

 

  笔者参考了袁术和孙贲的传记才明白,这一年袁术刚刚在北方被曹操击败,退居寿春。而袁术从豫州退出使得孙贲的豫州刺史头衔彻底作废。看在献上孙坚旧部的份儿上,袁术任命孙贲为丹阳都尉、代理征虏将军。从正部级降到正厅级的孙贲心怀不满,和吴景一起迎接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刘繇在曲阿站稳脚跟,谁曾想刘繇后来过河拆桥,把孙贲和吴景都撵了出来。

 

  孙策要想大展宏图,首先要从袁术手里讨回孙坚的几千名旧部。但在见袁术之前,他需要找一个有学问的人帮他制定中长期发展纲要。这个人不能是和他一样只有18岁的周瑜,不能是那几位不足以成大事的亲戚,更不能是老家那些自恃清高瞧不上他的士族。孙策专程赶到江都,是为了拜见一位大知识分子——张纮(音通红)。

 

  张纮是一个高冷的人物,大将军何进、太尉朱儁(音通俊)、司空荀爽的征召都被他拒绝,在老家打着守孝的名义静观其变。孙策找过张紘好几次,非要和他研究天下大势。张纮不太愿意搭理这个毛头小子,逼得孙策只好先说出了自己的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找袁术要回老爹的旧部。

 

  第二步:投奔舅舅吴景,在盛产精兵的丹阳郡拉起一支队伍。(详情请自行百度“丹阳兵”)

 

  第三步:占据吴郡、会稽郡(江浙两省部分地区),西进荆州报杀父之仇,做一方诸侯。

 

  张纮听了之后继续推辞。孙策一边哭一边说:您的大名天下人人仰慕,我的计划成与不成,您好歹给拿个主意,直言相告就行。要是我志向得申、大仇得报,一定不会忘了您的恩情。

 

  史书上说,因为孙策的慷慨陈词,张纮就被打动了。他进一步延伸了孙策的计划,区区两个郡怎么够,要干就干一票大的。割据荆扬二州(相当于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的全境或大部分以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的小部分)。时间紧迫,您应该尽快行动,我和我的朋友们会一起支持您。

 

  读史至此,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么高冷的知识分子,态度骤然急转,居然只是因为一番声泪俱下的演讲?谁信!

 

  孙策的三步走战略完全建立在袁术够意思的基础上,可袁术要是不够意思怎么办?孙策难道没有考虑?张纮难道也瞎了眼?这里面大有问题。

 

  碍于史料不足,笔者推理出的结果是,孙策告诉了张纮自己手里有父亲留下的传国玉玺。即便袁术不肯交换,也不愁找不到别的买主。这无疑增加了三步走战略的可操作性,更重要的是这么大的秘密都跟你说了,你不跟我走,小心我把你……

 

  《后汉书》和《山阳公载记》都说袁术抓了孙策他娘吴夫人得到了传国玉玺,笔者认为这个说法是靠不住的。理由如下:

 

  袁术称帝时,孙策是先写了一封信劝他无果后才和他断绝关系的,这说明孙策与袁术的关系并不是太糟糕。袁术称帝前两年,孙策已经相当强大,袁术怎么抓吴夫人?就算派武林高手偷偷抓了,孙策也早和他翻脸了。如果再往前推几年,孙策的确弱小,但以孙策的性格和孝顺程度,袁术要是干了这事儿他怎么可能再给袁术打工?

 

  真相只有一个,玉玺是孙策主动交给袁术的。

来源:搜狐

打开互动页面,查看精彩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