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谋士都有谁 第一名竟不是诸葛亮?

|2016-11-06 16:33:58

  Top2、春秋第一霸的主谋者——管仲

 

  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其《管子》一书影响深远。他对生产、经商、军事、经济等等都有不俗见解,在他的努力下,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本人也成为“春秋第一相”,并且,后世大凡讲到宰相之才,必然会说如同管仲。比如诸葛亮,自比管仲

 

  管仲出身于破落名门之后。青年时期的管仲,一方面受其曾显赫辉煌一时的家族史的影响,超凡脱俗,志存高远,具有干一番轰轰烈烈大事业的意识。另一方面家境的贫困,谋生的坎坷,使管仲具有了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乱世的纷争,时局的动荡,锻炼、铸就了管仲明察世态、洞悉时局的能力。

 

  他为了实现功名显于天下的志向,学先贤、习武艺、交友共勉、调查实践,多方吸纳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为其后来能成为治齐贤相、称霸诸侯、建立伟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Top1、韬略鼻祖、兵家之宗——吕尚(姜子牙)

 

  姜子牙,神话级别的高人,绝对的大器晚成,据说八十岁辅佐周文王,活了139岁,辅佐周朝,消灭商朝。后来的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纵横家几乎都受到他思想的影响。因此,称他为中国史上最强大脑,也毫不过分。

 

  姜子牙在世的年代,正是殷商走向衰亡、地处商朝西的一个属国周逐渐上升的时期。姜子牙听说周伯姬昌施行仁政,经济发达,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大得人心,便很想为兴周灭商一展雄才大略。而此时姬昌也正在为治国兴邦而广揽人才,于是姜太公便下定决心,离开了商朝。

 

  他不辞劳苦,来到了周的领地渭水之滨,终日以钓鱼为生,其实是在观察世态的变化,寻找大展宏图的机会。据说,姜子牙钓鱼用的是直钓,鱼当然钓不上来,所以才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说法。

 

  姜子牙用了几十年的功夫,勤学苦读,孜孜不倦地研究探索,可谓上通天文,下通地理,学识渊博,尤其对历史和时势的研究更是驾轻就熟。如今当了姬昌的太师,可以说是厚积薄发,运筹帷幄而游刃有余。

 

  对内,他帮助姬昌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政策,如:实行“九一租税制”,即农人租用公田,只缴纳九分之一租税的低税制度;给大大小小的官吏“分地”,作为官吏的奉禄,而且子孙可以承袭等。

 

  这样,就调动了农人在官田上努力生产、官吏们自觉地搞好本人分地生产的极性,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有朝一日兴兵伐纣奠定了稳固的经济基础。对外,姜子牙协助姬昌实行韬光养晦,孤立瓦解的政策。

 

  对商王他表面上表现得谦和恭顺,一心事殷,使商王误以为周是最可靠的属国,姬昌是位忠心的伯。而在暗中却采取种种手段,拉拢争取殷商王朝的其他属国,使殷商越来越孤立,结果许多诸侯国和部落陆陆续续地弃殷而投周。

 

  到了后来,殷商虽名为天子,而真正附属于他的属国、部落却连三分之一都不足了。这样,就又为最后消灭纣王,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可惜的是,姬昌未能实现灭纣的愿望,便撒手归西了。

 

  姬昌死后,他的儿子姬发继位,这就是周武王(姬昌死后被追封为周文王)。姬发继位亦继志,继续为兴周灭商而努力。他拜姜子牙为国师,并号称为师尚父。姜子牙也不改初衷,继续全力辅佐姬发以图大业。

 

  武王姬发慎于刑赏,力求令行禁止,使周朝的政治更加清明。背叛殷商而依附周室外的人越来越多,出师伐纣的日子已经指日可待了。

 

  这时周朝已羽翼丰满,国势日隆,而殷商王朝已出现了土崩瓦解之势。特别是殷商王朝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忠臣良将被杀的被杀、被囚的被囚、外逃的外逃、降周的降周,姜子牙审时度势,认为伐纣的时机已到,便亲任主帅统领大军,以吊民伐罪为号召,联合诸侯各国出兵直取商都。

 

  经过牧野一战,大败商军,迫使商纣王连夜出逃,与妃子妲已投火自焚于鹿台。

 

  中国历史上的殷商王朝至此也便宣告灭亡了,姜子牙终于完成了扶周灭商的宏图大业。由于姜子牙在兴周灭商中建有殊功,武王姬发把姜子牙封到了齐地,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姜子牙励精图治,终将齐国治理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五霸七雄中的强国之一。

 

  而由于姜太公的雄才伟略,更被后人称为中国谋略家的开山鼻祖。司马迁就曾说“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史记·齐太公世家》)

来源:趣历史

打开互动页面,查看精彩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