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很多的古装电视剧时我们往往会听到丞相或者宰相二字,在我们的理解中,宰相和丞相应当差不多的,虽然我们都知道这2个词都是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百官首领,但是应该还是有些区别的,那么历史上宰相和丞相有什么区别呢,丞相跟宰相哪个官位大呢,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丞相宰相其实是一个概念,如果严格意义说宰相的权利应该比丞相大一些。在春秋时期中国开始出现宰相一职,其中以齐国的管仲最为出名。宰相的宰是指主宰的意思,春秋战国时期的宰相权利仅次于君主,总管国家的行政服务。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他不但把最高统治者的名称由天子改为皇帝,也把宰相改成了丞相,这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次从法律的角度明确了丞相的官名。汉朝的时候基本沿用了秦朝的丞相制度,不过为了防止丞相权利过大,有时候会设置左右丞相相互牵制。到了唐太宗时期丞相的权利进一步被削弱,丞相一职满地都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几乎各个地方的首脑都是丞相。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历史上的丞相和宰相基本没有什么区别,但是从权利范围来看,春秋战国时期的宰相权利更大。而秦朝以后的丞相虽然和宰相的职能一样,但是他把一个宰相分成了多个丞相,以此来限制相权威胁皇权。
宰相
《韩非子:显学》: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起於卒伍。《史记:陈丞相世家》: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填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宰相最通俗易懂的含义就是: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需要注意的是通称,不管任何朝代,只要是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都可以称为宰相。宰相是通称,更是一种制度。
登录秀目号,与万千网友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