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魏延是一个难得大将,骁勇善战,智勇双全!在北伐中也是屡建奇功,到最后却落得个造反的罪名!你说冤不冤?那么我们就好奇,魏延为什么造反,魏延谋反又有什么好处呢?
1.首先,没反。
2.突出诸葛亮的神机,特写。
3.诸葛亮死,处于交接状态,魏延自恃功高,有点傲。
4.说实在的,没有人比他,是更合适的接班人。
5.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诸葛亮,领导有问题。
6.打个比方,你要是老是猜忌你的手下对你不忠,说不定他哪天就真不忠了,你的不信任,让你的手下对你也不信任,从信任--不信任--失望--绝望。蒋介石失败的一个原因,就是重用军统,你想想,你替人家办事,天天还防着自己人偷偷查你,甚至明目张胆的查你,你能受的了。
魏延应该是三国时代颇具争议的一位人物。在名着《三国演义》中,这位勇武过人的名将,只是因为同顶头上司诸葛亮的北伐意见不合,最后被冠以谋反的罪名,落个诛夷九族的下场。那么,历史中魏延是否真如演义所言,身陷诸葛亮的黑手,落个身败名裂?如若翻阅史料,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当然,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魏延的个人履历:魏延早年只是刘备帐下的一名小兵,负责喂喂马、带带小孩之类的散事(这和演义里战文聘、斩韩玄的说法有些不同)。当然,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魏延的理想绝不在于烧饭砍柴。后在,刘备部署入蜀战役,魏延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奋勇临阵,数有战功。这一切,自然被刘备看在眼里,不久,魏延就被提拔为牙门将军(一种较低级的军官编制)。
不久,刘备进位汉中王,政治军事中心将要迁到成都,这时候,需要一位独当一面的大将镇守军事重镇汉中,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必定是张飞,张飞也以为必定是自己。刘备却破格拔魏延为都督,领汉中太守。让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子担此边防重任,一时间舆论一片哗然。
为了消除大家的误会,刘备特地开了一个记者招待会。会上,刘备问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这次成功的媒体见面会,给魏延的公众形象大大加分。
从打杂小兵到镇守一方的军区司令员,魏延在短短数年之间就完成了自己事业的三级跳。当然,急剧地蹿红也使魏延的个人心态发生了微妙变化,权力如此唾手可得,魏延不禁有些飘飘然起来。不过,魏延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老板”刘备伐吴失败,身死白帝城,蜀国的实权人物,也由刘备变成了诸葛亮。
登录秀目号,与万千网友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