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有什么历史意义

|2016-12-21 16:24:37

  崇祯三年,朝廷为节省开支整顿驿站,裁撤数万驿卒,一年多共省下68万两左右的白银——事后证明,这区区68万两白银恰恰成为明王朝灭亡的代价——由于裁减驿卒,李自成下岗,愤而参加农民军,“奋臂大呼,九州幅裂”。

 

  关于李自成起义的真实缘由,博主刘继兴遍查史籍,发现康熙《米脂县志》明确记载:“明末李自成,银川驿之马夫耳。因裁驿站、饥荒,无所得食,奋臂一呼,卒至土崩,不可救!”

 

  李自成大旗一展,饥民齐集。由于在政府部门做过事,他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其起义队伍十来天内就发展到数千人。

 

  不屈不挠、战斗到底是李自成的鲜明个性。在好几次惨烈的战争中,他都几乎是全军覆没,一次只剩下刘宗敏、李过、高一功等18人,又一次只剩下50多人,换作别人早就玩完了。

 

  可李自成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竟一次次咸鱼翻身,东山再起,卷土重来,最后拥军百万,占领了北京,宣告了大明的灭亡。后世的研究者们尊他为世界500民族英雄之一、世界15位革命崛起者之一。

来源:铁血网

打开互动页面,查看精彩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