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结婚了没她的老公是谁 背景资料大曝光

|2017-05-03 15:31:59

  董卿从小就在父母的引导下读书,做家务,利用假期打工。从6岁开始,家里的锅碗都是她洗。从14岁开始,父母为了锻炼她,每年暑假都要求她出去打一个月工。在董卿看来,正是这种教育方式让她学会了用书来充实自己,学会了在人生道路上遭遇坎坷的时候努力“坚持”。

 

  在浙江省艺术学院读书的时候,董卿并不自信。第一次上形体课,同学们的动作熟练优美,她却是一张白纸,连劈叉都不会。老师问她:“看上去身材挺修长的,动作怎么这么僵?”她只能红着脸低着头不说话。

 

  到了周末,她还是郁闷,漂亮的室友总被帅哥约出去,而她只能把课本看了再看。熬过半年,董卿才开始显山露水,成绩名列前茅,形体课和台词训练课也渐入佳境。

 

  1998年,面向全国的上海卫视成立,董卿第三次易主,丢掉炙手可热的位置,想找到更大的舞台。怎知那时的上海卫视收视率一塌糊涂,上班就是点卯,董卿枯坐在蒙了灰的办公桌前,感觉从前恍然如梦,那时她特别烦闷,也很少出门,甚至电视也不看,就在家读《红楼梦》、读《唐宋诗词》。这些古典文学名著,帮她平复了浮躁,也让她想清了方向。
 


 

  董卿不愿空闲着,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古典文学专业的研究生,1999年收到录取通知,接下来,上海卫视改革成功,事业蒸蒸日上,一切柳暗花明。董卿被委以重任,主持多档节目。

 

  那是一段人生的好日子,有名有闲,到了周末,董卿上午去美容院,下午开车兜风,晚上健身。生活虽然安逸而快乐,但董卿的内心深处却总有一个声音在呼喊着——这个城市的法国梧桐,她都看了7年了。人生能有几个7年?她能不能去别的城市看看另一种世界?宁愿再跌落一次也仍然选择挑战自我的董卿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邀请,来到了北京。

 

  初到北京,没有住的地方,在央视宾馆里凑合着;没有车,只好拖着大包小包的衣服、化妆品、鞋子等在街边等待接自己的人;没闲功夫逛商场,衣服都是从上海背过去的;没有化妆师,只能自己对着镜子描眼线。

 

  没有认识的人,刚到央视的时候,一个月只有7天的活儿,董卿每次走出电视台,总会踯躅半刻。她闲下来了,又能去哪?想开车散心,车在上海的车库里。夜里回家,推开门,只有满身的浮尘,还有并排放着的4个箱子。

 

  她真想提上箱子转身就走,将袭人的流浪感丢在这陌生的房间!可是,“我现在要的是什么?不就是工作、激情和满足感吗?坚决不能回去!”她逼回眼泪。

来源:尚之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