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美人芈月传差距怎么这么大 古装剧真的符合历史吗

|2017-05-07 09:24:03

  “想跟古装剧聊聊历史怎么这么难。台词现代化就忍了,历史人物肆意‘插队’是怎么回事?”“把屈原拍成了一个缺乏礼数的冒失少年,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谈恋爱的古装杰克苏,小朋友们还怎么正确理解语文课本里的《离骚》和《湘夫人》?”

 

  “最可怕的是,嬴驷的朝堂之上赫然出现着范雎!”“历史上昏聩无能、重用佞臣的楚怀王在《思美人》中胸怀社稷,鼓励屈原不要困于斗室之中诗词歌赋,把才华用于楚国的治国朝政;‘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句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的典故,也穿越到战国时期,狩猎的侍卫和士兵们大喊这句话以壮士气;屈原可以在监狱里喝酒大醉,不必理会战国时代只有祭祀时才能喝酒,只有王公贵族才有权力喝酒的常识……”
 


 

  还有观众质疑《思美人》和《芈月传》不一致:“明明演的都是同样的历史人物,为何画风如此不一?我该相信哪部剧更符合历史?”

 

  有观众以《芈月传》为例证,认为相对《芈月传》冷色调的服饰造型,《思美人》服饰“太艳俗”,“那个时代的染色技术达不到这样花花绿绿的效果”,认为服饰设计违背历史,缺乏认真态度。也有人反驳,战国时代的楚国服饰就是绚烂多彩的。

 

  也有观众认为,《思美人》在“郑袖”和“南后”不是同一人的问题上,纠正了《芈月传》忽略的错误。《芈月传》里称,郑袖颇受宠爱,因为生了一位公子,“大王将她提了南后的位份”。而根据《战国策》故事不难看出,郑袖和南后是两个人。《思美人》中,南后由斓曦扮演,郑袖由刘芸饰演,两人上演了一出“宫心计”。

 

  主创回应:创作时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原则

 

  针对观众对于历史文化问题的争议,《思美人》历史总顾问、湖北省楚国历史文化学会会长、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玉堂接受了媒体采访。他认为,该剧坚持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历史剧创作模式。
 


 

  谈到屈原姓氏问题,刘玉堂解释说:“这个问题问的是中国古代的姓氏之别。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不过,魏晋之后姓氏合一,不再存在这个问题。”

 

  对于《思美人》第一集就出现端午节,跟很多人理解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产生分歧,刘玉堂认为:“端午节并非全是纪念屈原。在吴越地区,有人说端午是纪念伍子胥的;浙江一带则说是纪念曹娥的。种种说法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比较普遍。但并不能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在屈原生活的时代,民间尤其是楚地已有端午祭祀辟邪祛毒的习俗。屈原投江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在端午节这一天以种种方式表达哀思,端午节得到进一步发扬。”

来源:尚之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