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芳华》即将上映,想必有不少人对这部电影抱着许多的期待。而《芳华》是根据小说改编的,小说的结局又是什么呢?
《芳华》具有浓厚的个人自传色彩,以第一人称描写了隐藏在西南部都城的一座旧红楼里、某部队文工团的内景中发生的故事。
小说以萧穗子的视角,讲述了刘峰以及文工团女兵林丁丁、何小嫚、郝淑雯等人的命运遭际,刻画了多个丰满的形象,探讨了人性的幽微与复杂。
几十年后萧穗子在观看老兵的人群里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她七十年代军队文工团的战友刘峰。
令她一下子想起了三十多年前发生的“触摸”事件,因为这个事件,学雷锋标兵刘峰人生触底,遭受了重大转折。
青春荷尔蒙冲动下的少男少女的懵懂激情,由激情犯下的过错,由过错生出的懊悔,还有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种种构成了《芳华》对一段历史、一群人以及潮流更替、境遇变迁的复杂感怀。
严歌苓说,《芳华》于2016年4月完成初稿,原名曾叫《你触摸了我》。这部小说被严歌苓的朋友推荐给了导演冯小刚,结果冯导立马儿拍板,决定改编电影,并由严歌苓执笔剧本。
不过,他建议要改改名字,严歌苓脑海中飞快盘旋着好几个名字,《好儿好女》《青春作伴》《芳华》。
最后,冯小刚选中了《芳华》,他说:“‘芳’是芬芳、气味,‘华’是缤纷的色彩,非常有青春和美好的气息,很符合记忆中的美的印象。”
《芳华》开始的几个场景像极了电影镜头的运动,“因为这个叙述人是全能的存在,收回来就是此人,放出去就是全知全能全方位的观察。一双眼睛代表所有人的眼睛,你想看到他的内心就看到内心,你想看到他的内裤就看到内裤。”
对于严歌苓来说,“小说要更加有机,更有活力,更鲜活”,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拍摄一部文工团题材的影片,一直是冯小刚的愿望,用他的话说,“《芳华》是电影心愿清单的最后一部”。
为此,冯小刚花费了3500万搭建一个真的“文工团”,还要求所有演员提前5个月进组体验文工团生活。
不仅要住集体宿舍、自己打饭、学习打背包,还要围读剧本、练习基本功、排练舞蹈,完全地融入了那个文工团的真实氛围。
正是这种对创作的坚持,才换来网友这样评价:“这是冯小刚最有感情力量的作品,每位演员与角色都高度贴合,文工团那些姑娘们纯真美好,看着就舒服。黄轩真迷人,就是小说中的刘峰。”
冯小刚曾坦言《芳华》是自己心愿清单的最后一部。构思数年,找到同样有文工团经历的严歌苓操刀剧本,才让故事成形。
《芳华》承载着冯小刚个人的青春记忆,从演员到服化道,都以70年代的标准严格要求。最终的呈现效果也够美够真,展现出的“冯氏美学”令人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