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啸龙吟》刘禅给人的形象就是不讨喜,大家都知道刘禅叫扶不起的阿斗,那么历史上的刘禅真的是扶不起吗?
刘禅,小名阿斗。据传刘禅之母甘夫人因夜梦仰吞北斗而怀孕,所以刘禅的小名叫做“阿斗”。后人常用“阿斗”或“扶不起的阿斗”一词形容庸碌无能的人。
刘禅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了庸主的典型。“扶不起的阿斗”成了对庸人的戏称。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充满着诡计与狡诈的三国斗争形势之下,有时候聪明反被聪明误,例如曹操,例如周瑜……我们常说大智若愚,这句话可以用在一直被我们小看的阿斗身上。
刘禅十六岁登基,次年封诸葛亮为相。从二十九岁起,诸葛亮去世,刘禅亲政到五十七岁。
在没有诸葛亮的日子里,刘禅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刘禅曾提出“须吴举动,东西掎角,以乘其衅”的治国方案,意图先修养生息,积蓄力量后从长计议再北伐。
这一政策从后来诸葛亮一意北伐,蜀国因过耗国力、劳民伤财致使国家衰落的结果来看是正确的。
刘禅不仅“贤”,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刘禅有这样一句评价:“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什么是循理?说白了就是挺明白事的。除了“任贤相”外,还有一件事情可以证明刘禅很明白事理。
虽然,诸葛亮上表告诫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但纵观刘禅的一生,他除了曾经有过重用宦官黄皓的错误之外,还没有发现其他特别恶劣之处。另外,重用黄皓所造成的后果,也没有《三国演义》上所说得那么严重。
在君王的地位上,刘禅总是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努力保持着高层的和谐状态。刘备与诸葛亮的君臣关系之“和谐和美妙”,为历代有识之士赞不绝口,被视为封 建社会中最理想、最完美的君臣关系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