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为什么这么火 它不光是一部记录片

|2017-12-12 13:41:22

  很多人对于《舌尖上的中国》还是很熟悉的,只不过,让人没能想到的是,《舌尖上的中国》会如此火爆。这又是为何呢?来和小编一起瞧瞧。

 

  在2012年的戛纳电视节上,《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国所有参展纪录片中问询量位居第二,单是播映权就卖了20多个国家。
 


 

  对《舌尖上的中国》剧组而言,到目前为止值得骄傲的一点是,还没有哪位看过片花的国外导演或者制片人不喜欢或者不欣赏《舌尖》系列。

 

  本来,无论从选题还是从播出时间来看,《舌尖上的中国》都只能算是荧屏上的“弱者”。它出乎意外地走红荧屏,带给我们超越美食的思考。

 

  这部以美食为题材的纪录片,是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首部高端美食类纪录片。不过,这个选择不仅在于导演陈晓卿是个“吃货”。

 

  还因为他希望以美食为窗口,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中华饮食之美,进而感知中国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变迁。
 


 

  这部纪录片,记录了许多普通劳动者的劳作。农妇一大早带着家人摘辣椒;渔民踩着高跷捕鱼……纪录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浙江慈城,一对空巢老人最开心的时刻,是儿孙从宁波回来为他们制作可口的年糕。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年糕唠家常,其乐融融。然而,短暂的团聚后,儿孙们各自开车离去,家里又剩下这对老人。

 

  因为这种触动情感的内容,让不少海外游子看得热泪盈眶,拨动了他们那根叫“乡愁”的心弦。

 

  “500天,1000小时视频素材;150个拍摄地点,300余种美食。奇绝的美味,陪伴我们领略传统的智慧;巨变的中国,更让我们仰视那些寻常的身影。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

 

  这是陈奕迅为舌尖上的中国演唱的主题曲,就光看歌词,也让人感动。

 

  《舌尖》用了一个以前几乎很少用的视角去拍摄食物。食物藏在小女孩咧开的嘴巴里,藏在老奶奶满脸的皱纹里,藏在姑娘挑回的水桶里,藏在男人们揉面的力道里……

 

  当种子落入泥土,到庄稼成熟,再到去壳碾碎,《舌尖》的镜头给了食物巨大的特写。在他们的镜头里,食物不止是一盘吃的。

 

  而是一粒种子发芽的辛苦、一株麦子成熟的谦卑、一个农人收获的欣喜、一个小孩满足的笑容。

 

  这样的特写,给了食物生命,也让人们的命运与这些食物关联起来,那些庄稼的艰苦成长,都变成了人的欣喜悲欢,这就是《舌尖》这种特殊视角所看到的食物。
 


 

  导演陈晓卿说:“我们是怀着对于美食的尊重与热爱制作这部纪录片的。”真诚对于艺术家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只有自己先被打动,才能打动他人。

 

  只有自己首先感到心悦诚服才能使他人感到有说服力。“真诚”便是这档纪录片火爆的“秘密”,每一个文化创造者都应该从它的成功中学到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