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花游记》浅谈影视行业现状 年轻一代已逐渐成为主力军

|2018-03-06 10:01:31

  韩国那部取材于我国《西游记》加以改编的奇幻爱情电视剧《花游记》相信大家应该有所耳闻吧。这部剧由于人设实在太过胆大,引发了网友巨大的争议。有人说好看,有人说毁原著,有人质疑版权问题,有人没看过就开始骂烂片。
 


 

  今天小编要谈的并不是这些争议。而是透过这部争议巨大的电视剧浅谈当下影视圈现状。我们的行业到底欠缺了什么。

 

  2015年《花千骨》横空出世堪称现象级大剧,收视率点击率等皆破历年新高,创下了属于自己的傲人神话。《花千骨》的巨大成功仿佛成了业界范本,互联网+IP的新型运作模式引得后来人纷纷效仿至今。

 

  像早年的《仙剑奇侠传1》,就是基于游戏改编的,它就属于IP剧。但十年前,互联网不像现在这么发达,网络营销也不像现在这么花样多出,导致IP在普通观众心中并没有成型的概念。
 


 

  十年,对于娱乐圈来说,既是一个飞跃,也是一个断层。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重温老片,因为十年前,行业内的人是真的在专心做影视。

 

  在如今IP市场重度饱和的状态下,我们不禁要问一句:互联网+IP的热潮还能走多远。纵观现在的影视剧,几乎每部剧都是鲜肉+小花的搭配方式。

 

  “编剧中心制”与“明星中心制”

 

  韩国影视行业的食物链是编剧>导演>演员,奉行的是“编剧中心制”。圈内的演员,无论多知名都不敢去得罪编剧。因为编剧在业内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和绝对的权威,甚至投资方都是看编剧来投资影视剧。

 

  而导演和演员可以说是被动的等着被编剧选择的。不止地位高,编剧的片酬也相当高。据说很多之名编剧的片酬甚至直逼本土一线明星。
 


 

  争议巨大的《花游记》,客观来讲,可以说是洪氏姐妹借助了《西游记》人物的名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再创作。除了启用几个相同人物的名字外,整部剧集与《西游记》无任何关系。

 

  去掉有色眼镜,不得不说《花游记》的故事是让人倍感新奇又觉得合情合理的存在,洪氏姐妹的编剧功力可见一斑。

 

  “谁适合谁演”和“谁流量大谁演”

 

  据悉,韩国艺人在本土没有那么高的地位,不红的小明星收入甚至还不如白领。众所周知韩国造星业实在太过发达,娱乐圈更新换代是转瞬即逝的事,这就导致艺人们普遍面临着巨大的高强压力,为了不让自己被市场刷下去,只能拼命向前奔跑。
 


 

  之前就已经说到了演员是被编剧挑选的,只有演的好,适合角色才有被留下的资格。火不火红不红,并不是第一评判准则。

 

  这个"速食"时代,很多艺人在最需要磨炼自身的时候反而沉淀不下来去修炼自己。有一些或许是被风硬吹的停不下来,有的似乎则是根本不愿停下来。

 

  只有少数愿意停下来,并且能顶风行走的人,给观众带来了好的作品。这是无论多大的风都摧毁不了的。因为能在风中行走的人,一定像树一样坚韧挺拔。

 

  十年前的市场是为观众而生。十年后的市场是为自己而生。观众被迫在没有选择的选择中做出选择。

 

  不过这些已经开始逐渐成为过去式了。十年,观众早就换成年轻一代了。年轻人最大的优点就是直接。会对烂片直接“丑拒”。拿去年春节档电影来说,《捉妖记2》《唐人街探2》《红海行动》《女儿国》堪称17年春节档“四大金刚”。
 


 

  初上映四部影片中《捉妖2》势头最猛,当时最快破票房纪录。但第三天,《捉妖2》就被《唐探2》碾压登顶,《红海》踹掉《女儿国》位居第三。

 

  四大金刚中最早点映的影片是《女儿国》,没想到点映后由于口碑不佳,首映当日影院大大降低了《女儿国》的排片率。而《捉妖2》在网上出现评论的第二天,影院上座率直接下跌20%

 

  当时排片率最低的《红海》凭着扎实的口碑,排片率一跃成为四大金刚第二。现今,唐探票房31亿,红海30亿,如今影院在排片同时终于重视起了观众口碑。

 

  不想再被烂片屠屏就要勇于对烂片说不。年轻一代已经开始逐渐登上社会舞台,大有成为主流生力军的趋势。没得选择就不选,不愿将就。对烂片说不。拒绝为烂片买单。这是年轻一代的态度。也是年轻一代的反击。

来源:秀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