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大概是中国商业导演中为数不多的作者导演。随便打开社交媒体看一看,对《邪不压正》的评价永远逃不掉与此前影片的对比。
从《阳光灿烂的日子》的青春荷尔蒙,到《鬼子来了》、《让子弹飞》对历史的戏谑结构,如果你看过孟京辉的话剧《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意外死亡》,你会发现,《邪不压正》大概是《让子弹飞》与这部话剧的结合体。
四分五裂年代里统治者的缺位,所有的人都容易在时代环境下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处于历史中,人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后人谈何解读,导演只好自说自话。
姜文觉得这些反馈跟他没关系,但他也不排斥这些反馈与解读。“任何作品面临欣赏着的时候,都是他们在表达自己。我还是那句话,人生就是建立在误读之上的。”
“一切都是误读。”这不只是说观众对于导演的误读,当姜文把《邪不压正》描述成一个“李小龙进了卡萨布兰卡的故事”的时候,难道不是也在误读《侠隐》吗?
事实上,“误读”也可以说是姜文的一个习惯。虽然他的多部影片都源于改编,但在电影中,观众完全找不到原著的影子。姜文的改编更像是一种再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