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两种结局都告诉我们营救被拐妇女的道路有多艰难。警察这个神圣的词,在穷乡僻壤毫无威慑力;无知的民众眼里,法律全是空谈;被解救的妇女选择回去有的是为了孩子,更多的是因为无法面对社会的“指责”。
其实,当初李扬的《盲山》能上映,是很多熟悉他电影的人没有想到的。当年一部《盲井》扬威柏林,内地的影迷至今还只能通过下载这种非法途径观看。
而后《盲山》不仅在戛纳受到注目,还竟然通过了电影局的审查,可以光明正大的上映。只不过,看过片子的人都知道,李扬的委曲求全,已经太多太多。
很多人都说《盲山》从头到底其实都没有多少艺术创作的成分,它就是赤裸裸地把一个被拐卖者的遭遇描绘出来。
在拐卖成风的年代里,这样的个案无疑淹没在比它还要严重的林林总总中间,即便上了报纸,也是放在小豆腐块的角落翻过就忘。
李扬的功劳,就是将它放大,放大到一整个银幕那么大,看看曾经和你一样单纯的少年,是如何遭受蒙昧的摧残。其实这样的事情或多或少的就发生在身边,由一个受害者成为加害者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类似于《盲山》电影中的人物原型真的太多太多,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或许还有更多是没有被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