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私房菜收视率低暗藏黑幕? 电视剧潜规则已成规模

|2016-12-12 16:32:10

 

  收视率造假的根源在哪?

 

  尽管电视人爱把一句“万恶的收视率”挂在嘴边,但他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收视率一直以来都是电视台评价一个节目的最直观最权威的标准。不仅如此,广告商投资广告以收视率为标准,受众对电视台的认知度以收视率为标准,连电视台对员工的评估都以收视率为标准。特别是收视率和制作公司的收益直接挂钩,如果一部戏的收视率不给力,制作公司的尾款很可能就此泡汤,甚至面临着电视剧中途停播的窘境。
 


 

  伴随着电视节目考评体系“唯收视率论”的开始,《读书时间》、《实话实说》、《挑战主持人》等社会效益和口碑不错的高品质节目因收视率低相继被停播。一些挖掘隐私、寻找刺激的娱乐节目却获得高度关注;部分新闻节目娱乐化的倾向也有目共睹。

 

  2010年7月,《人民日报》曾推出“收视率造假,样本户污染”系列报道,对“个别卫视‘收买’样本户电视收视率发现造假行为”进行调查,在很多业内专家看来很是震撼。而两年来,收视率造假行为没有被制止,反而愈演愈烈,收视率造假的根源在哪呢?

 

  任何行业的造假,说到底都是利益的驱动。

 

  “现在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和公司结账都是按卫视排名加收视率来结的。”王建锋举例说,排位在20以后的,一年收入两三个亿,排位前十的有十个亿,排位前三的有70亿元到80亿元。电视剧每年给电视台带来300多亿元的收入,间接有2000多亿元。在王建锋看来,收视率造假比商业行贿比地沟油更厉害,“它毁掉的不仅是我一个人一家公司,它危害的是一个电视产业”。

 

  中国的电视台不是纯商业性质的电视台,娱乐大众的同时承担着大量的社会责任,把收视率作为唯一指标显然与中国电视台的属性不符。

 

  收视率打假,不仅是一场转瞬即逝的媒体风暴

 

  “没有收视率不行,但唯有收视率肯定也是不行的。”中国视协理论研究部主任赵彤认为,瞬间注意力的商业化开发,就像街头的围观一样,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凑热闹的结果,没有什么意义可言。"唯收视率论’近年来一直作为贬义词被业内质疑,对收视率的高度不信任前所未有。去年央视推出的新的节目评价体系中,收视率不再一家独大,专家研讨会、专业作品评选开始成为收视率之外的评价平台。”在赵彤看来,这些都是很好的信号。

 

  据中央电视台总编室市场评估部主任、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受众研究委员会副会长徐立军透露,为了保证电视收视率调查的公正、透明、安全和准确,一套关于收视率调查的国家标准正在制定中,目前已进入向行业内部征求意见阶段。

 

  “此次将出台的新标准重在规范数据生产方的生产流程,包括如何抽样、如何安放测量仪、如何保证数据安全等。目的是让无论数据的生产者、购买者还是使用者,都能在这一标准的监管下达成行业自律的共识。”徐立军对记者说。

 

  对于王建锋和他的公司来说,这无疑是个利好。对于收视率打假,王建锋显示出了足够的信心,他说中国足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希望广电总局站出来成立一个组织来严查,甚至司法介入,跟足球里的黑球一样,通过刑侦的手段把这个利益链打开。”而他此次打假之举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大家共同探讨,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电视评价体系,是不是应该基于影响力、美誉度和传达率基础上的综合体系,至少建立在一个公平、透明、科学、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上,而不仅仅是一场转瞬即逝的媒体风暴。”王建锋说。

 

  链接收视率定义及计算方法

 

  按照《广播电视词典》的解释:收视率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即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

 

  收视率分为家庭收视率和个人收视率,一般而言,家庭收视率大于个人收视率。

 

  目前采用的收视率数据采集方法有两种,即日记法和人员测量仪法。

 

  日记法是指通过由样本户中所有4岁及以上家庭成员填写日记卡来收集收视信息的方法;人员测量仪法是指利用“人员测量仪”来收集电视收视信息的方法,是目前国际上最新的收视调查手段。测量仪会把收看电视的所有信息以每分钟为时间段储存下来,然后通过电话线传送到总部的中心计算机。

打开互动页面,查看精彩热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