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三杰蜡像揭幕 胡歌最形象王凯中庸刘涛的嘴歪了

|2017-01-13 10:32:43


 

  从内容上看,这部剧有它传统经典的来源,《三国演义》就为其提供了不少灵感和素材。梅长苏的身上是有着诸葛亮的影子的。单从剧名和书名来看,琅琊二字就指向了诸葛亮的出生地琅琊郡。在其出场前,要刻意铺叙,单舟退敌,而后琅琊阁主的推荐,令人联想起《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的评语。

 

  那句“麒麟才子,得之可得天下”,与“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一语是何等相似。梅长苏是一文弱书生,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神机妙算,辅佐仁义之主,使其登上大位,这一谋士角色也与诸葛亮相似。甚至最后于危难之际,以重病之身,击退敌兵而病逝沙场,也与诸葛亮结局相同。

 

  更为重要的还在于,整部剧贯穿的价值观与主旨是传统文化的精神。具体而言,这部剧弘扬的是一种传统的道德观——“情义”二字重于泰山。在这里面,有兄弟手足之情:靖王对于祁王兄长的追随、对于好友林殊的信任,使得他矢志不渝,誓要为他们洗雪冤情,因此才参与夺嫡。

 

  也有父母子女的亲情:剧中非常强调孝道,比如林殊对于母亲闺名的避讳,为太皇太后守灵以致伤及身体。谢氏一家在名誉扫地之后的互相扶持,谢弼对于母亲莅阳长公主的照顾以及千里奔丧,夏江的妻子带儿子来见其最后一面,这些虽然都是配角人物的小细节,往往一笔带过,却很是感人。

 

  也有对于朋友的信义:大儒周玄清隐居灵隐寺多年,只因见到老友黎崇的玉蝉遗物,就能甘冒大雪,赶赴朝堂论礼,为的就是遵守当年对老友的承诺。还有人间的正义:言侯借修道为名,不问朝政多年,最后却答应了梅长苏看似不合情理的请求,为的也是人间的公平正义。

 

  主角梅长苏很好地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士”的形象。其苦心谋划了13年,推靖王上位,一方面当然是为了洗雪冤情,但更大的诉求则在于拥立贤明圣主,扭转朝政颓势,开创政治清明的中兴盛世。

 

  家国同构一体,在阴险诡谲的谋略背后有着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这是中国传统“士”人的道德品格与政治理想。也正是在这一点上,《琅琊榜》较之《甄嬛传》格局要大,同样是谋略,后者只是龃龉于宫廷内闱,而前者则是家国天下。

 

  《琅琊榜》的成功有目共睹,网络累计播放量已超过60亿次,很久没有这样一部叫好又叫座的古装剧了。它与《大圣归来》一样,再一次证明,立足于民族的传统文化,大有可为。

打开互动页面,查看精彩热评 >